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85篇
  免费   1201篇
  国内免费   995篇
耳鼻咽喉   455篇
儿科学   612篇
妇产科学   200篇
基础医学   1117篇
口腔科学   2341篇
临床医学   7257篇
内科学   2547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976篇
特种医学   18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0066篇
综合类   16139篇
预防医学   2260篇
眼科学   664篇
药学   6047篇
  90篇
中国医学   1859篇
肿瘤学   194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762篇
  2022年   715篇
  2021年   923篇
  2020年   1099篇
  2019年   1178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936篇
  2016年   1091篇
  2015年   1394篇
  2014年   2637篇
  2013年   2571篇
  2012年   3260篇
  2011年   3593篇
  2010年   3404篇
  2009年   3073篇
  2008年   3387篇
  2007年   3091篇
  2006年   2711篇
  2005年   3049篇
  2004年   2596篇
  2003年   2452篇
  2002年   1923篇
  2001年   1517篇
  2000年   1158篇
  1999年   941篇
  1998年   808篇
  1997年   758篇
  1996年   661篇
  1995年   543篇
  1994年   441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22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东莞市凤岗人民医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接收的 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照硬币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运用抗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升,而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6 %,对照组为 36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 %,对照组为 68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治疗脑梗 死患者过程中,运用依达拉奉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自由基水平与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镶嵌技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心胸外科采用镶嵌技术治疗279例婴幼儿VSD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有体外循环参与分为非体外循环组(201例)、体外循环组(78例)。以同期常规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结果 3组围术期均无死亡。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4)h、(2.5±0.8)h、(17.8±3.8)h、(6.7±1.7)d,短于对照组的(3.0±0.5)h、(13.6±6.6)h、(38.4±4.2)h、(12.0±1.8)d和体外循环组的(2.7±0.4)h、(47.1±22.8)h、(58.9±26.0)h、(11.6±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镶嵌技术在治疗婴幼儿VSD方面具有安全性好、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郭现军 《新中医》2020,52(6):53-55
目的:观察化瘀汤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风痰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两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6.
口腔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口腔医疗临床应用上,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效果好,成功率高,舒适、美观、咀嚼功能良好及不损伤余留牙,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在社区进行种植义齿的宣传,抽取50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市民的义齿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封堵术的8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双色球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一组采用心血管造影检查,另一组则采用超声诊断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与心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均为100%,超声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6.01±1.61) mm、(4.12±2.12) mm,心血管造影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5.37±2.32) mm、(3.16±1.24) mm,检查结果要明显大于心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技术进行术前筛选与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更加明显,且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心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则对确定病变的直径和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对复发性腹股沟疝气患者以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共计70例,为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所接诊,取组中35例,以常规腹股沟手术进行治疗,即对照组,余下35例,则按照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结合对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生活质量、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对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有效提升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应用在腹股沟疝气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78例,采取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给予传统疝气修补手术治疗,B组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含血肿、肠梗阻、尿潴留、肠道损伤、术后感染)炎症因子变化、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手术治疗后B组炎症因子浓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B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应用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较传统疝气修补手术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有助于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黄德安 《医疗装备》2020,(8):113-1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TAPP,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痛感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更显著,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