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35篇
  免费   4265篇
  国内免费   2622篇
耳鼻咽喉   402篇
儿科学   1434篇
妇产科学   959篇
基础医学   6175篇
口腔科学   299篇
临床医学   9437篇
内科学   9563篇
皮肤病学   1108篇
神经病学   411篇
特种医学   12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5篇
外科学   1540篇
综合类   22519篇
预防医学   13215篇
眼科学   322篇
药学   8207篇
  85篇
中国医学   5211篇
肿瘤学   2181篇
  2024年   432篇
  2023年   1732篇
  2022年   1447篇
  2021年   1774篇
  2020年   1764篇
  2019年   1723篇
  2018年   884篇
  2017年   1535篇
  2016年   1831篇
  2015年   2106篇
  2014年   3578篇
  2013年   3528篇
  2012年   4305篇
  2011年   4703篇
  2010年   4246篇
  2009年   4325篇
  2008年   4921篇
  2007年   4808篇
  2006年   4459篇
  2005年   4361篇
  2004年   3538篇
  2003年   3187篇
  2002年   2407篇
  2001年   2305篇
  2000年   1898篇
  1999年   1724篇
  1998年   1524篇
  1997年   1595篇
  1996年   1512篇
  1995年   1286篇
  1994年   1149篇
  1993年   918篇
  1992年   724篇
  1991年   685篇
  1990年   560篇
  1989年   579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132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2a型基因组E1 E2/NS1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CV包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逆转录套式PCR(RT-nPCR)从江苏省1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两条分别约770bp、1100bp的片段,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EcoR I、BamH I和EcoR I、Hand Ⅲ双酶切后连入pUC19载体中,转化感受态细胞,经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PCR法证实为阳性克隆后,用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结果:分别测得约770bp、1100bp的核苷酸序列,拼接后得到的完整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HCV-1、HC-C2、HCV-BK、HC-J6、HC-J8相应序列作比较,显示分离株HCV在核苷酸水平上与以上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0.5%、60.1%、59.7%、87.8%、67.5%;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67.3%、66.4%、65.0%、87.8%、79.0%。结论:分离株(HCV-JS)与HC-J6同属2a型,但同源性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HTNV)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的细胞内相互作用。方法:构建用于研究Syk和G1ITAM样基序之间相互作用的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验证G1ITAM样基序与Syk之间是否存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结果: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分析证实G1ITAM样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而突变体分析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该基序中两个高度保守的酪氨酸残基的存在。结论:HTNVG1蛋白胞质区高度保守ITAM样基序在体外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讨G1蛋白ITAM样基序在HFRS免疫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SARS-CoV)靶细胞受体结合区所构建之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为进一步的SARS-CoV免疫机理研究及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SARS-CoV S基因包含靶细胞受体结合区和S1亚单位C端2个基因片段作为目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pVAX-S1C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情况.结果 体液免疫方面,以SARS全病毒裂解产物和原核表达的RBD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用ELISA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小鼠血清抗体IgG的产生.而且,血清中和试验显示pVAX-RBD质粒激发了小鼠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产生.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pVAX-RBD和pVAX-S1C两组质粒均诱导免疫小鼠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证明SARS-CoV S蛋白受体结合区上中和表位的存在;体液免疫在抗SARS-CoV感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筛选出抗SARS-CoV病毒N蛋白的单链抗体。方法利用原核表达所获得的SARS病毒N蛋白,筛选人源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库,经特异性的检测,以期得到抗SARS-CoV病毒N蛋白的特异单链抗体。结果获得了8个抗SARS病毒N蛋白的候选克隆。经测序,获得了编码抗体可变区的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原核表达。结论筛选得到的抗SARS-CoV病毒N蛋白单链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用作临床实验或研究SARS病毒过程中快速检测SARSN蛋白或SARS病毒粒子的候选抗体。  相似文献   
995.
用免疫酶组化染色ABC法,研究了3例狂犬病人舌及3例涎腺中狂犬病毒抗原(RVAg)的分布。在2例4/5舌切片中见其浆液腺细胞、末梢神经、少数横纹肌纤维及复盖上皮包括味细胞中含大量RVAg颗粒,1例舌切片中无浆液腺,为阴性反应。在3例4/9大涎腺切片中只在腺叶内或末梢神经有少量弱反应的RVAg。与以往报告的病犬、狐、臭鼠大涎腺中含大量RVAg不同。人大涎腺中RVAg含量远比舌中为少。人舌浆液腺区可能是RVAg多见部位,可能是一传染源。  相似文献   
996.
997.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可分泌至胞外,正确糖基化,已成为理想的表达系统,其中提高表达水平后选择合适的表达体系是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可采用强启动子及扩增HEsAg基因拷贝数的方法提高整合性载体系统的HBsAg基因的表达水平;非整合性基因载体(如BPV)也广泛应用于HBsAg基因的表达中;利用热休克蛋白启动子hsp70及昆虫细胞多角体蛋白启动子表达HBsAg是最新的研究进展;牛痘病毒载体是制备HEsAg的一个独特的研究方向。由于pre—S_2编码的55氨基酸顺序台聚人血清白蛋白(PHSA)受体,对病毒的消除起关键作用;另外还含抗原决定簇,与S-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免疫效果更好,因此制备含PHSA受体与HBsAg的多肽是今后乙肝疫苗制备的发展方向。除重组乙肝疫苗外,第三代的乙肝疫苗——合成肽疫苗,以及第四代的乙肝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其研究工作正在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998.
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血清抗体动态变化和肝脏超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散发性戊型肝为血清抗体动态变化,应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了7例急性戊型肝炎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G和IgM抗体、并对1例2进行了肝超微结构病理检测,结果表明,发病10天至45天内抗HEV-IgG和IgM滴度最高,发病第40天仍有肝细胞肿胀,胞浆空化和线粒体固缩等病理变化。患者轿清抗-HEVIgM滴度在45天后逐渐下降,2个月内全中消失,抗-HEVIgM滴度在45天后逐渐下降,2个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HEL)中明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L细胞感染HCMV,分为低感染复数(MOI)组及高MOI组,每组重复6例。明胶酶谱法检测HEL细胞中MMP-2及MMP-9的明胶酶活性,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HEL细胞中MMP-9及TIMP-1的转录水平。结果在低MOI组及高MOI组HEL细胞中MMP-9及MMP-2活性均增强(P〈0.05),高MOI组MMP-9及MMP-2活性较低MOI组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检查MMP-9及TIMP-1的mRNA水平发现,正常对照组HEL细胞中MMP-9及TIMP-1的mRNA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HCMV感染使HEL细胞中MMP-9及TIMP-1的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低MOI组和高MO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MOI组及高MOI组,HEL细胞MMP-9/TIMP-1的比值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表明MMP-9升高更为显著。高MOI组和低MOI组中MMP-9/TIMP-1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感染可以造成MMP-9和TIMP-1转录和MMP-9/TIMP-1的失衡,同时造成MMP-9及MMP-2明胶酶活性增强,导致肺泡结构的破坏和肺纤维化的发生,这在CMV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 (HCMV)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诊断为小儿HCMV肝炎的 2 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肝太乐、消炎利胆片及苯巴比妥等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 (GCV)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IVIG) ,分别在治疗前、出院时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和HCMVDNA拷贝数 ,并在出院后 3个月、6个月、9个月随访 ,检查患儿的症状、体征和HCMV定量。结果 治疗组在 5个时点 (治疗前、出院时、3个月、6个月、9个月 )HCMVDNA拷贝数明显下降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用药前后比较 ,在住院天数、黄疸开始消退时间及黄疸完全消退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治疗组输血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GCV联合IVIG治疗小儿HCMV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毒量 ,缩短病程 ,减轻症状 ,又可纠正贫血 ,减少输血机会 ,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