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763篇
  免费   17457篇
  国内免费   17380篇
耳鼻咽喉   1141篇
儿科学   2513篇
妇产科学   1541篇
基础医学   11264篇
口腔科学   1787篇
临床医学   97225篇
内科学   23033篇
皮肤病学   815篇
神经病学   8627篇
特种医学   135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0篇
外科学   31298篇
综合类   106930篇
预防医学   23057篇
眼科学   5588篇
药学   36865篇
  325篇
中国医学   59754篇
肿瘤学   14177篇
  2024年   2234篇
  2023年   7770篇
  2022年   6579篇
  2021年   7992篇
  2020年   7790篇
  2019年   8087篇
  2018年   4362篇
  2017年   7960篇
  2016年   9058篇
  2015年   9888篇
  2014年   13944篇
  2013年   15334篇
  2012年   23928篇
  2011年   29226篇
  2010年   29380篇
  2009年   29038篇
  2008年   32525篇
  2007年   28067篇
  2006年   26568篇
  2005年   23459篇
  2004年   20448篇
  2003年   14278篇
  2002年   14626篇
  2001年   11626篇
  2000年   9793篇
  1999年   8137篇
  1998年   6154篇
  1997年   4824篇
  1996年   4399篇
  1995年   3752篇
  1994年   3289篇
  1993年   3157篇
  1992年   2893篇
  1991年   2709篇
  1990年   2167篇
  1989年   1955篇
  1988年   1104篇
  1987年   637篇
  1986年   296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肌肉骨骼损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徒手肌力评定(M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GU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长、步宽以及步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平衡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Akt/m TOR信号通路在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arbamylated erythropoietin,CEPO)促进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小鼠分为Sham组、MCAO组、CEPO组和GSK2141795(Akt阻断剂)组。运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增殖细胞,巢蛋白(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小鼠SVZ中Brd U~+/Nestin~+细胞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小鼠SVZ内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GSK组小鼠在各评估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分值较CEPO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 d,GSK组小鼠SVZ中Brd U~+/Nestin~+细胞数,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量较CEPO组显著减少(P 0. 05)。结论 CEPO可促进脑梗死后SVZ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脉搏氧灌注指数(PI)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择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低血压组(55例)与非低血压组(6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性比例、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和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脉搏指氧饱和度[Sp(O_2)]、鼻咽温),记录2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I及PI增加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I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价值。结果 2组男性比例、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基础值(P均0.05),低血压组诱导后SBP、DBP、MAP均明显低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各指标降低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2组基础HR、诱导后HR及降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PI均明显高于基础PI(P0.05),低血压组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分别与SBP、DBP和MAP降低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679,0.851,特异度分别为84.3%,67.2%,87.7%,灵敏度分别为79.2%,74.3%,81.4%,最佳界限值分别为3.6%,4.8%,46.4%。其中PI增加率预测的AUC最高,其次是基础PI,诱导后PI最低。结论 PI增高可能是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有效预测因素,尤其以PI动态变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甄别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是IRFs家族一员,经一系列信号转导作用发挥转录激活或阻遏,调节干扰素的表达、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及活性,参与免疫调控。IRF4与白细胞介素、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调节T细胞分化,形成复杂的平衡网络调控系统,平衡网络遭到破坏则免疫功能紊乱,并诱发免疫性疾病,如哮喘、炎症性肠病、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08.
韩峥 《中国妇幼保健》2015,(9):1359-1361
目的:探讨妇产科盆腔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特点及如何预防和减少输尿管损伤的发生,总结输尿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和措施。方法:对1980年10月~2012年9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行妇产科手术所致的58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 800例妇产科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58例(1.00%),其中输尿管下段损伤22例(37.93%),膀胱入口段损伤19例(32.76%),盆腔入口段损伤17例(29.31%)。损伤方式包括:输尿管结扎、部分结扎后牵拉成角及梗阻19例(32.76%),输尿管离断19例(32.76%),输尿管穿孔20例(34.48%)。术中及术后72 h内确定诊断30例(51.72%),术后2~3周延迟诊断26例(44.83%),术后持续6周诊断2例(3.45%)。该组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妇产科手术是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原因,术前充分检查,详细评估手术难易程度,熟悉输尿管的解剖位置及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充分掌握所施手术的技术操作要点,术中谨慎操作,输尿管损伤是可以避免的;掌握输尿管损伤的诊断步骤及熟悉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降低输尿管损伤后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第5届分娩性臂丛损伤暨周围神经新进展"将于2020年3月20日—23日在上海举行。内容:分娩性臂丛损伤的神经和功能重建、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和科研进展、成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等,将行分娩性臂丛损伤手术示教。学习班将授予Ⅰ类学分10分。欢迎全国同道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110.
屈娜  王晓彬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744-1749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387例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50例临床资料。比较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确定D-D和NLR临界值,D-D+NLR=0(D-D≤0.555 mg/L和NLR≤2.792),D-D+NLR=1(D-D>0.555 mg/L或NLR>2.792),D-D+NLR=2(D-D>0.555 mg/L和NLR>2.792),分析两者联合的评分系统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D-D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NL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D-D+NLR为0、1、2分的平均总生存期(OS)分别为70个月、58个月、40个月。D-D+NLR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血清D-D和外周血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OS相关,D-D+NLR评分可以作为评估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