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93篇
内科学   53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670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13篇
  3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目的:探讨双异丙吡胺对犬右心室心外膜下(Epi)细胞复极1期末4-氨基吡啶敏感的非钙依赖性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药物治疗Brugada综合征等起源于右心室的恶性心律失常疾病提供必要的证据。方法:酶解分离犬右心室Epi单个心肌细胞,在全细胞钳制条件下,观察双异丙吡胺对犬右心室Epi细胞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结果:(1)在刺激频率为0.2Hz、37℃和去极化试验电压+70mv水平,在临床相关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双异丙吡胺呈浓度依赖性有效地抑制犬Ito1离子流而无电压依赖性。(2)当刺激频率超过1Hz时,双异丙吡胺对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快频率应用依赖性。(3)双异丙吡胺对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依赖于去极化试验电压脉冲提示双异丙吡胺属于通道开放状态阻滞剂。结论:在临床相关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双异丙吡胺能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犬右心室Epi细胞的Ito1离子流,恢复Epi细胞间Ito1离子流的均衡性,因而对Brugada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以2相折返为基础的恶性心律失常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2.
探究广西在校大学生的身体脂肪参数对肺功能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身体功能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西医科大学2 462名(男生716名,女生1 74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奥美体成分测量仪(Tanita MC-180)测量身体脂肪参数,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统一测试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及肺活量.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均随着体脂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肺活量体重指数均随着体脂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41.627,69.196,P值均<0.05).体脂率过低组男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脂率过高组和标准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不同部位的脂肪参数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r值均<0,P值均<0.05).在女大学生中,仅有体脂率过低组和标准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呈负相关(r值均<0,P值均<0.05),体脂率过高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部分身体脂肪参数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对大学生的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保持身体各部位适宜的脂肪含量对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肺功能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背景:肠道菌群与棕色脂肪组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调控机制和广泛联系,但是目前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揭示棕色脂肪组织与肠道菌群间的潜在关系,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实验思路。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brown adipose tissue,intestinal flora,obesity,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family”为英文检索词,以“棕色脂肪组织,肠道菌群,肥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为中文检索词在PubMed、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中检索1994-01-01/2020-06-01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筛选、归纳分析与总结,最终纳入38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PPARs又可以影响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进而调控肥胖;PPARα、PPARβ和PPARγ都与脂肪代谢有关,可以被相应的激活剂激活促进棕色脂肪组织的表达,其中PPARγ在肠道菌群和棕色脂肪组织中的联系最为密切,肠道菌群代谢的变化可以上调PPARγ的表达,从而激活棕色脂肪组织达到减肥的目的;②调节肠道菌群与棕色脂肪组织的关系可以治疗肥胖症;③从棕色脂肪组织、PPARs信号通路两者中研究抵抗肥胖的相关药物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苍白二陈汤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脂肪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MS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脂高盐饲料喂饲建立MS大鼠。将21只MS大鼠分为三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给蒸馏水、洛伐他汀和苍白二陈汤灌胃。4周后,测体质量、血压、血糖、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用免疫组化和PRC检测脂肪组织NF-κB/p65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体质量、血糖、TG水平、脂肪组织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苍白二陈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脂肪组织NF-κB过度激活、抑制脂肪组织低度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体积、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EAT/PAT比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2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Circulation软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性别,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有、无冠状动脉硬化组,PAT体积、EAT体积均无性别差异(P > 0.05),EAT/PAT比值存在性别差异(P < 0.05)。男、女性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成正相关(P < 0.05);所有患者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成正相关(P < 0.05)。  结论  EAT体积较PAT体积与CAS相关性更高,而EAT/PAT较PAT体积、EAT体积与CAS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应能更准确地预测CHD。  相似文献   
56.
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术中皮瓣游离广泛、创面较大,术后常并发皮下积液,其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和精神压力,还影响术后早期放化疗及影响患者预后[1].近年来,我院在乳腺癌治疗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改进技术,对皮下积液的预防与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52例,男1例、女151例,年龄27~80岁、平均48.6岁,均经病理证实,TNM分期为Ⅰ期28例、Ⅱ期78例、Ⅲ期42例,单侧146例、双侧6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18例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性或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印心动过速参考图,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规范药物的使用等。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律、心率等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3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室颤动,即予体外除颤恢复正常心律;5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下降伴出冷汗,经静脉注射阿托品,加快输液等恢复正常;5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予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1例术中发生右冠状动脉锐缘支穿孔,引发急性心包压塞,予及时心包减压处理。结论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是保证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性或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平稳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下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和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单支病变患者47例作为单支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31例作为多支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高频超声下诊断。结果:多支组、单支组患者的IMT、EAT厚度均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组患者的IMT、EAT厚度均厚于单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检者男性与女性间IMT、EAT厚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下颈动脉IMT厚度和EAT厚度在冠心病和正常患者中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可较为准确的预测冠心病,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检测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Irisin(鸢尾素)的水平,研究Irisin在CH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7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5例,并根据NYHA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12例,心功能Ⅲ级患者15例,心功能Ⅳ级患者18例,另选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Irisin水平,并完成心电图(ECG)、LVEF、空腹血糖、心功能等常规检查项目。比较健康对照组与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不同亚组间的Irisin差异,并对Irisin与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组受试者年龄、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2)心力衰竭组Irisin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在NYHA分级Ⅱ、Ⅲ和Ⅳ级患者中逐渐降低。(3)心力衰竭组的LVEF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间逐渐下降。(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Irisin与LVEF呈正相关(r=0.694,P<0.05)。结论 (1)在CHF患者中血清Irisin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故可以作为CHF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用于CH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为CH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2)Irisin与LVEF呈正相关,可以反映心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60.
临床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心房颤动(AF)的发生风险、AF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本文将分别对EAT的来源及分布、EAT与AF相关性、EAT促进AF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