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0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822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675篇
口腔科学   354篇
临床医学   1421篇
内科学   573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33篇
特种医学   3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694篇
综合类   3426篇
预防医学   885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5842篇
  15篇
中国医学   1777篇
肿瘤学   303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857篇
  2010年   784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1137篇
  2007年   969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900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730篇
  2002年   612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538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左氧氟沙星系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中最为优良的药物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细菌感染。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有细菌与病毒洽并感染者,临床上常同时使用。二者能否混合在4种常用输液中静脉滴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根据临床用药习惯,对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利巴韦林在4种常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考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止痛复合稀释液物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解决注射胶原酶单纯液行髓核化学溶解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过敏反应、腰痛加剧等并发症,配制了胶原酶复合稀释液,对所配各药前、后的pH,渗透压,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复合稀释液在pH、渗透压、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纯液。  相似文献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尼索地平及其片剂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玉  全宁 《药物分析杂志》1997,17(5):339-341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尼索地平及其片剂稳定性江苏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南京210042王玉全宁康学军王玉祖尼索地平为1,4-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药物,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及慢性充血性心律衰竭等具有显著的疗效[1]。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2...  相似文献   
3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能将药与杂质峰完全分离。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以恒温加试验预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稳定性及有效期,室温下有效期t^25℃0.9约为2.57年,与留样观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5.
情绪的稳定性,表现为一十人情绪的起伏和被动的程度。有人易激动;有人较稳定,情绪活动引起得较慢,也易控制。  相似文献   
36.
在广泛PH范围内对丝裂霉素C的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pH时的速率常数,得到不同pH时的分解活化能及不同温度下的稳定pH值。活化能数据在pH5.5及7.8时出现极大值,而不同温度下的两上最稳定(pH)m恰恰位于两个pH范围内。  相似文献   
37.
藏茵陈注射液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化学动力学初均速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对藏茵陈注射液化学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在室温条件下,藏茵陈注射液的为2.07a。  相似文献   
38.
39.
胸腰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进胸腰椎脱位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重建脊柱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新的脊柱固定器械,由滚花钉及连接板构成,并通过椎弓根进行的一种脊柱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脊柱固定范围限制在两个椎体间。1989年~1995年,临床应用这种新器械矫正胸腰椎脱位12例,经1~4年随访,畸形矫正满意,固定牢固。结果表明:该器械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和手术创伤小等优点。认为,该项技术适用于胸腰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对氨基苯砷酸(PABAA)及其氧化物的色谱行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PABAA及其氧化物的光谱特征后.在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腔柱上,以甲醇-缓冲液作流动相,研究了二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离子强度、柱温、甲醇含量变化的规律。用季铵盐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离PABAA时,分离机理接近离子对机理,在适当条件下.所试验的化合物都可有所保留。对保留值作出贡献的有固定相排阻作用、分配作用,以及居次要地位的PABAA与同定相表面剩余硅醇基的相互作用。排阻作用及分配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流动相中甲醇和离子对试剂浓度有关.血清降解试验提示影响PABAA及其氧化物稳定性的因素与酶促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