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晶  左学骞 《中国性科学》2017,(11):121-124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输卵管吻合术患者性激素及机体应激激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进行输卵管吻合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常规开腹输卵管吻合术组)45例和B组(常规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性激素及机体应激激素水平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性激素及机体应激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B组的FSH及LH均低于A组,E2均低于A组,术后1d、2d及3d B组的机体应激激素指标均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常规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对输卵管吻合术患者性激素及机体应激激素的影响好于常规开腹输卵管吻合术,更有助于患者术后各个方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应激激素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某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开腹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与应激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IL-8与CRP水平显著低...  相似文献   
33.
瑞芬太尼用于婴幼儿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30例患儿,ASA Ⅰ~Ⅱ级,择期行房间隔缺损(ASD)或单纯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随机分为2组,Ⅰ组芬太尼0.0 5~1 μg/(kg·min)持续泵入,Ⅱ组瑞芬太尼0.05~1.00 μg/(kg·min)持续泵入.分别于不同时间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采集动脉血标本测量应激激素浓度,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在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应激激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应激激素释放,术后能早期拔管,适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34.
摘要:目的:探讨刺血拔罐对骨科术后老年患者应激激素和疼痛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骨科术后老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刺血拔罐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刺血拔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刺血拔罐,检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应激激素和疼痛介质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刺血拔罐组术后1d、3d与7d的疼痛V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刺血拔罐组术后7d的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低于对照组的27.3%(P<0.05)。两组术后7d的血清皮质醇、儿茶酚胺含量低于术前1d(P<0.05),刺血拔罐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d的血清IFN-γ含量高于术后1d(P<0.05),血清TNF-ɑ含量低于术后1d(P<0.05),刺血拔罐组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刺血拔罐在骨科术后老年患者的应用能抑制血清皮质醇、儿茶酚胺的表达,调节疼痛介质的表达,从而能有效促进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应激激素反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应激激素系统,即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SAMS)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CS),此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遍布于全身(包括循环与全身许多组织器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应激激素系统,且与SAMS及HPCS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行切痂植皮术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应激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切痂植皮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氟比洛芬酯50 mg,对照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切痂植皮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应激激素和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798、1.044、0.874,P=0.428、0.301、0.386);观察组患者唤醒后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t=6.138,P=0.000)、Riker镇静-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t=6.038,P=0.000);拔管后15 min,观察组患者血浆醛固酮、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278、3.443、2.608、3.481,P=0.026、0.001、0.012、0.001),且两组患者血浆醛固酮、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组内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无明显差异(χ~2=2.162,P=0.539)。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能够有效降低重度烧伤切痂植皮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抑制应激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37.
奇妙的人脑     
1频繁倒时差损坏记忆经常倒时差会给大脑的健康带来危害。如果一个人经常穿越许多时区,他的大脑将会受到损害并带来记忆方面的问题。其罪魁祸首可能是大脑在人们频繁倒时差的过程中释放的应激激素引起的,而这种应激激素会损坏大脑的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对ICU重症肺炎患者T细胞表达及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ICU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7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58例增加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胸腺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表达(辅助性T细胞17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比值)、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应激激素[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辅助性T细胞17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炎症因子含量TNF-α、CRP、PCT、WBC均低于对照组;应激激素水平AngⅠ、AngⅡ、NE、Co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可调节T细胞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机体的应激激素水平,使患者提高免疫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9.
围体外循环期应激激素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强烈的创伤刺激可引起严重的应激反应,此时机体主要通过激素的浓度变化来调节机体的代谢反应,而组织对胰岛素敏感程度的变化可能是激素和代谢调节之间的关键环节。资料和方法 20例病人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组(I组)10例,风湿性心脏病组(II组)10例。均无糖尿病,未服用相关药物,亦无其它内分泌病史。CPB全部采用Sarns体外循环机和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中度低温、血液稀释、中高流量。心内操作结束后,依次开放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整个手术过程不用外源性胰岛素。所有病人分别在麻醉…  相似文献   
40.
<正>缓慢、谨慎的锻炼活动可提高你的稳定性,防止跌倒。太极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锻炼方式,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降低发生跌倒的风险。通过减少发生跌倒的风险,老年人可以降低发生骨折的几率。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研究心身医学的本森·亨利学院的太极拳教练斯坦伍德·张说:"经过短短12周的锻炼,这些人们的平衡能力与稳定性得到了改善,可走得更快、更远了。"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武术,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