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4篇
  免费   801篇
  国内免费   632篇
耳鼻咽喉   85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642篇
口腔科学   1317篇
临床医学   2235篇
内科学   950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206篇
特种医学   5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702篇
综合类   3656篇
预防医学   2297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072篇
  21篇
中国医学   847篇
肿瘤学   18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716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864篇
  2011年   924篇
  2010年   753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1946篇
  2007年   1078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茶陵县2000至2004年狂犬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湖南省茶陵县狂犬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现场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4年茶陵县全部狂犬病病例为研究对象,以与病例组具有同源犬伤暴露史的健康存活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平均潜伏期为60d(9~412d),平均病程为2d(0~7d),其中头面部、手部和上肢、躯干和下肢受伤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8、52和77d,浅表伤口与深度伤口患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56和68d,有狂犬病疫苗接种史与无狂犬病疫苗接种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9和62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未接种狂犬病疫苗(χ2=48.776,P<0.01,OR=41.67)、伤口部位接近中枢神经(χ2=35.143,P<0.01)、深度伤(χ2=6.800,P<0.05,OR=3.23)和未进行伤口处理(χ2=6.174,P<0.05,OR=2.84)等因素相对危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非正规途径来源的狂犬病疫苗、伤口未处理、深度伤口、伤口位置靠近中枢神经等为茶陵县狂犬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重点加强犬伤暴露后的伤口规范化处理及接种狂犬病疫苗等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82.
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推广溴敌隆新剂型,掌握溴敌隆颗粒毒饵使用技术,给今后大面积灭鼠提供良好的交替更换杀鼠剂。方法在贵州省余庆等5县(区)对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进行药效试验。结果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对住宅区褐家鼠、黄胸鼠、农田黑线姬鼠的适口性较好,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投药后15d,对家栖和农田鼠类的平均防制效果分别为84.23%和85.72%,平均取食率分别为31.99%和33.20%。各示范区农田大面积防制效果均达80.00%以上。结论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是一种较理想的商品毒饵,可以作为贵州省重点地区大面积灭鼠的首选交替杀鼠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3.
鼠疫菌的毒力是决定动物鼠疫流行强度及预测流行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用布氏田鼠和喜马拉雅旱獭菌株做对照,对青海田鼠型3株鼠疫菌进行了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984.
目的:建立以氘代同位素内标测定食品中3-氯-1, 2 -丙二醇的GC/MS方法。方法:试样中加入d5 -3 -氯-1, 2-丙二醇氘代同位素内标,用盐溶液提取试样中的3-MCPD,采用Extrelut硅藻土进行柱层析净化试样,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化后, 用毛细柱气相色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的质谱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3-氯-1,2-丙二醇检测限低于0. 01mg/kg; 各类食品样品加标0. 01mg/kg的平均回收率>85%,样品重复测定6次的CV值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可满足欧盟和我国法规对痕量氯丙醇检测分析的要求,适用于可能含有3-MCPD的几乎所有食品。  相似文献   
985.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甜蜜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甜蜜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1毛细管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88.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2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葡萄酒中甜蜜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86.
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用石油醚和乙醚(5:1)直接萃取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经C18分离柱,甲醇-0.02%乙酸铵水溶液(90:10)为流动相,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该方法同时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两者线性范围5~100mg/L,r=0.999。过氧化苯甲酰检出限为0.00125g/kg,平均回收率97.3%,苯甲酸检出限为0.006g/kg,平均回收率97.2%。结论:样品无需还原便可直接进样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和重现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螺钉长度对全螺纹松质骨螺钉轴向最大拔出强度(Axial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的影响。方法分三种螺钉长度组,每组八个螺钉,总共24个全螺纹松质骨螺钉。三具福尔马林液防腐固定尸体脊柱段标本(T10-L5),并行X-线(X-rays)检查和应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36型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s absorptiometry bone(DEXA)densitometer]测试椎体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值选出12个椎体,并根据骨密度分成四个骨密度段。在每个骨密度段内,每个椎体中随机植入2个不同长度的螺钉固定在材料实验机(Material testing system machine)上分别进行轴向拔出强度的测试。结果A组(18mm)和B(20mm)组的拔出强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07),B组(20mm)和C组(24mm)的拔出强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92),A组(18mm)和C组(24mm)的拔出强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数据分析24mm长的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比18mm长的螺钉具有更强的握持力(Holding power)。螺钉轴向最大拔出强度与螺钉长度明显相关,在临床中,为提高螺钉的最大拔出强度尽可能应用长的螺钉。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骨水泥(PMMA)和注射性骨泰(CPC)在椎体后凸成术中对不同骨密度椎体的生物力学恢复情况。方法选60个椎体,按骨密度分正常对照组、轻中度和重度骨质疏松组,即A、B、C组。测高后轴向加载,压缩椎体高度25%,得出初始压缩强度和刚度。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记球囊扩张体积),随机注入PMMA或CPC,观察外渗情况及注入量。同术前测高压缩,确定术后压缩强度和刚度。结果A组CPC和PMMA材料未能恢复椎体的初始压缩强度和刚度(P〈0.05);B组中均恢复,而C组中刚度均恢复(P〉0.05)。所有标本未发现骨水泥外渗,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PC组为95.3%;PMMA组为95.2%。结论CPC可作为PKP术中PMMA的替换材料,尤其是在年青患者中,但需临床和实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比较两种粘结剂在两种建模方式下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用两种通用型粘结剂(Gluma com-fort bond与Single bond)分别将24颗离体牙试块与Ni-Cr合金粘结,24个树脂试块与Ni-Cr合金粘结,生理盐水中储存72 h后分别测量抗拉伸强度和抗剪切强度。结果2×2析因设计,Spss10.0版统计软件方差分析,得出在两种不同建模方式下,两种粘结剂之间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luma comfort bond和Single bond分别在两种建模方式下进行比较,两种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0.
树脂托槽与瓷修复材料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瓷表面处理方法对树脂托槽与瓷修复体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找到适合瓷面与树脂托槽粘接的粘接剂和瓷表面处理方法。方法90颗制作好瓷贴面的离体牙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京津釉质粘合剂,B组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C组使用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粘接树脂托槽。每组再按照瓷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在粘接前分别用酒精擦拭、打磨去釉氢氟酸酸蚀和打磨去釉氢氟酸酸蚀后涂硅烷偶联剂处理瓷贴面表面。所有样本在37℃恒温水浴中储存24小时后测定抗剪切粘接强度并记录去粘接后瓷贴面的破裂情况。结果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组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京津釉质粘合剂组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组(P<0.05),瓷贴面经打磨去釉氢氟酸酸蚀或再涂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使用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粘接取得了正畸临床有效的粘接强度。各组去粘接后瓷破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京津釉质粘合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不适于正畸树脂托槽的粘接,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经打磨去釉、氢氟酸酸蚀后才能取得正畸临床有效的粘接强度,瓷面涂布硅烷偶联剂可增加其粘接强度且对去粘接后的瓷面破裂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