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68篇
  免费   3300篇
  国内免费   2370篇
耳鼻咽喉   827篇
儿科学   658篇
妇产科学   814篇
基础医学   4073篇
口腔科学   1504篇
临床医学   14357篇
内科学   3699篇
皮肤病学   378篇
神经病学   3053篇
特种医学   28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1436篇
综合类   26539篇
预防医学   5084篇
眼科学   2479篇
药学   9486篇
  247篇
中国医学   7193篇
肿瘤学   747篇
  2024年   607篇
  2023年   2154篇
  2022年   1910篇
  2021年   2295篇
  2020年   2120篇
  2019年   2081篇
  2018年   934篇
  2017年   1618篇
  2016年   1739篇
  2015年   2248篇
  2014年   4131篇
  2013年   3906篇
  2012年   5270篇
  2011年   5760篇
  2010年   5098篇
  2009年   4905篇
  2008年   5499篇
  2007年   5011篇
  2006年   4691篇
  2005年   5284篇
  2004年   4242篇
  2003年   4059篇
  2002年   3242篇
  2001年   2889篇
  2000年   2254篇
  1999年   1779篇
  1998年   1504篇
  1997年   1439篇
  1996年   1328篇
  1995年   1143篇
  1994年   993篇
  1993年   666篇
  1992年   612篇
  1991年   533篇
  1990年   486篇
  1989年   518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42.
刘俊  华自森  李诚诚  许静 《陕西中医》2020,(12):1759-176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治疗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作用。方法:收集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共8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西医治疗加康复训练和补阳还五汤治疗; 研究组44例,西医治疗加康复训练及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张力、临床疗效、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张力≤1级者占比均升高,且研究组中≤1级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患侧上下肢FM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张力,改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患侧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104例V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52,B=52)。两组患者均给予奥拉西坦治疗,B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和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MMS、ADL和SF-36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VD智力水平、自主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早期手法刺激躯干肌对患者平衡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药物治疗相同,对照组卧床期间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定时翻身,恢复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按摩手法中的按法,刺激脊柱两旁夹脊穴,摩法、擦法刺激斜方肌及背阔肌,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6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经 t 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按摩手法刺激可以增强患者早期本体感觉的输入,按法、摩法、擦法可以有效的增加躯干肌肌肉张力。早期躯干肌手法刺激有利于提高偏瘫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 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例重型PADB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统计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头颅CT检查情况、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长于保守治疗组。结论 重型PADBS在无瞳孔变化及GCS评分下降的情况下,可密切观察病情下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及诊疗预后。 方法:报道我院1例LGI1抗体阳性相关边缘性脑炎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表现为渐进性加重 的记忆力减退、癫痫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低钠血症和轻度精神行为异常。颅 脑MRI-T2/Flair序列提示双侧颞叶(左侧为甚)内侧、海马异常高信号。脑脊液抗LGI1抗体阳性(++)。经激 素治疗症状有所改善。检索既往报道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患者237例,多数呈急性、亚急性起病,最 常见是记忆障碍、癫痫(含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和低钠血症,头颅MRI(特别是MRI-T2/Flair序列)显示单 侧或者双侧海马区、颞叶异常多见,早期免疫治疗预后良好。结论:LGI1抗体阳性相关边缘性脑炎有其特 有的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开放外侧裂池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5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60例,GCS评分6~10分,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使用传统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方案,B组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对2组颅内压、ADL评分、GOS评分和电解质紊乱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d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6d颅内压均显著低于A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低钠和低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疾病治疗方案时,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分析投弹运动过程中参与肌群的特点。方法将电极贴于腹直肌、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曲肌、腕伸肌、胸大肌肌腹处,得出各个肌肉主要发力区间时间和RMS值。结果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图结合录像分析,得出各个肌群的发力大小与发力区间。结论各个肌群随着投弹动作的发生协调发力,每个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时相和大小,这为建立标准投弹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护生压疮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带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医院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护生。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压疮培训,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压疮知识的掌握程度即理论考核、技能操作成绩,教学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对压疮知识的掌握程度即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5%的观察组护生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效果表示满意,认为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临床实践能力,对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结论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压疮护理的临床带教,能让护生亲身体验压疮护理的过程,并参与其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护生思考,提高护生对压疮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为临床实际工作中压疮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