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40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77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341篇
综合类   1006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43篇
  4篇
中国医学   56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991.
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性枕神经痛40例,疗效显著。该法无明显副作用,且操作简便,笔者认为值得推广。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7例,女13例,年龄25~68岁,病程4天~11年,其中3月以内21例,1年以内12例,1年以上7例。颈椎正、侧位和斜位X线片示:颈椎生理屈度变直19例,颈椎生理屈度反屈8例,环枢椎半脱位5例,颈椎前后缘骨质增生31例,颈4~5椎间隙变窄7例,颈5~6椎间隙变窄10例,颈椎钩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隙变小14例,颈韧带钙化6例,无改变8例。12 临…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在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0月~2006年5月在本院适合试产的枕后位孕妇150名,随机分为2组。75例(研究组)临产后进行体位矫正,75例(对照组)临产后不作体位矫正,结合人工破膜或静脉点滴催产素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剖宫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产程中改变孕妇体位矫正枕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这种自然的、无创伤性的方法适合任何医院应用,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颈椎病是骨科多发病、常见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牵引、按摩、理疗、药物镇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症状较严重的具有手术指征者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POPP)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POPP产妇13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分娩的枕前位产妇1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造成形成POPP的原因中骨产道异常46例(33.82%),原发性产道异常14例(10.29%),继发性产力异常40例(29.41%),头盆不称36例(26.47%)。观察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及产后病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头下降延缓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试产既要充分又要适度,临床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适时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995.
纸尿裤凉水枕在新生儿物理降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雪波 《护理学报》2008,15(3):68-68
发热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临床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但各种退热药在新生儿期应用易产生不良反应。或药物剂量稍大可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在新生儿期应慎用药物降温法。物理降温法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枕冰敷等。温水擦浴易引起寒战反应,增加患儿不适,也增加护理工作量;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  相似文献   
996.
赵叶 《气功》2010,(10):888-890
每个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而睡眠常常离不开枕头,用枕是否科学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正>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发病后常常导致患者出项不同程度的瘫痪,且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康复时间长且繁琐,颈部护理关键,如何能有效、简便的达到对颈部进行很好的护理,往往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我们根据患者的切身需要,配合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的体会,发现使用组合式颈椎枕安全、实用、方便、并发症少,是颈脊髓损伤患者最合适的选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正>在治疗膝关节炎、滑膜炎、滑膜皱襞综合征、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修复与重建、胫骨棘撕脱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时,膝关节镜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行膝关节镜手术时,合适、恰当的体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早期国内膝关节镜领域敖英芳[1]、刘玉杰[2]、赵金忠[3]等学者的文献中没有对膝关节镜手术体位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我们在行膝关节镜手术过程中,不断总结,吸取别人  相似文献   
999.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应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的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平均45.3岁(28~61岁).其中上颈椎肿瘤患者14例,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3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4例.术后采用临床观察、影像学评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疗效. [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个月(6~40个月).16例患者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5例患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前JOA 17分法评定脊髓功能,平均12.6分(5~17分),术后平均15.8分(8~17分),改善率72%;21例患者术后旋转功能均有部分丢失,17例患者旋转约达100°,3例患者旋转约达80°,1例患者旋转约达50°. [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经三柱固定的万向螺钉以及与之相连的可塑形棒,可以达到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植骨的融合以及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维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重建上颈椎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临床资料 我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枕大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失眠18例收到良好效果,其中女15例,年龄45~55岁14例,55~70岁4例。有脑神经、脑血管性疾病等原发病基本治愈而出现失眠为主症状的15例。3例女性处于更年期,治疗后夜间平均有效睡眠时间由治疗前3.9±1.0小时增加到6.0±1.5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