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04篇
临床医学   334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401篇
综合类   885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7篇
  8篇
中国医学   12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2002年收98例前臂闭合性骨折患者,分别用小夹板固定或石膏外固定,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小夹板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固定,能及时调整扎带的松紧,如骨折移位则可及时纠正复位调整固定,并能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使骨折治愈满意率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分析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法,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应用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共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间钢丝结扎固定61例,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53例,可吸收聚乳酸微夹板固定22例,对比观察手术前后X线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骨间钢丝结扎固定组治愈率为85.25%;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组治愈率为96.23%;可吸收聚乳酸微夹板固定组治愈率为100%。[结论]微型钛夹板和可吸收聚乳酸微夹板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颌面部骨折效果明确、可靠,操作简单易行,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微型钛夹板较可吸收聚乳酸微夹板经济,患者易于接受,适宜推广应用,是颌面部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报道在下肢持续牵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176例,其中34例出现重叠畸形愈合。随访结果仅1例出现患肢短缩、明显跛行,1例内旋畸形愈合,其余32例均下肢功能良好无跛行。针对儿童股骨干闭合性骨折治疗出现重叠畸形愈合提出了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44.
郭麦 《中国骨伤》1994,7(1):21-21
手法治疗科雷氏骨折湖南省株州铁路医院(412000)郭麦笔者采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和功能锻炼,治疗115例科雷氏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性70例,女性45例;年龄在10岁以下15例,11~20岁30例;21~50...  相似文献   
45.
高晓东 《中医正骨》2007,19(5):18-18
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作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功能锻炼治疗儿童闭合性胫骨中下1/3段骨折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作者用自制的带钩铝丝牙弓夹板治疗颌骨骨折患者,通过39例临床应用,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本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14~53岁,其中20~30岁占24例。骨折部位及类型:单纯上颌骨LeFortⅠ型骨折4例。上下颌骨...  相似文献   
47.
夹板固定后合并筋膜间隔区综合症并不多见。本文报告4例,其中2例因此征而截肢,2例患部功能丧失。作者对小夹板固定后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症的原因,症状特点、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方丝弓托槽技术和牙弓夹板技术在外伤性牙槽损伤的临床应用。 方法 随机将 91例外伤性牙槽损伤需进行单颌固定的患者分为两组 ,共 134颗牙齿 ,分别采用方丝弓托槽技术和常规牙弓夹板技术固定 ,记录患者复诊过程中固定装置的稳固情况 ,以及半年后临床疗效和牙周相关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患者复诊过程中固定装置稳固情况和在牙龈炎、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的改变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在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方丝弓托槽技术是治疗外伤性牙槽损伤可靠的单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通过单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 进行前瞻性研究, 探究智能气囊夹板相比普通夹板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研究纳入157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患者, 其中对照组127例使用普通夹板, 治疗组30例使用智能气囊夹板。随访6周, 观察对比2组掌倾角和尺偏角、Lidstrom影像学评分、Gartland-Werley临床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夹板调整次数和骨折再复位次数等指标, 并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第28、42天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智能气囊夹板再调整次数和骨折再复位次数更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2组尺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和Lidstrom影像学评分、Gartland-Werley临床功能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皮肤和软组织并发症区域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智能气囊夹板在减轻Colles骨折断端疼痛、减少夹板调整次数与骨折再复位次数方面优于普通夹板, 且其压力智能调节显著降低了固定局部的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尝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