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429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1021篇
预防医学   377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421篇
  7篇
中国医学   15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留守儿童多,学校与城市对比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课内外活动少,大多数学生一到习作就畏难完成了也部只是抄袭或“变相”的仿写,教师倍感困惑,成为作文教与学的严重阻碍。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行气道反应性和肺功能进行测定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门诊2015年10月~2016年6月符合本次实验的患者40例,将全部患儿自身的肺部功能施以评测,选出成果最优值即评测成果。选出第一秒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量(PEF),V25%~75%的流速值,再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通过对4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测定,肺功能患者异常31例,正常9例;而对患儿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其中阳性患者5例,阴性35例。肺功能异常组与肺功能正常组激发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高反应持续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应该提早给予患者规范化治疗,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从而降低患者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本院接收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多次法根管治疗)与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每组39例,比较两组咀嚼功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多次法根管治疗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效果更优,更利于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咀嚼功能的恢复,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4.
夏可 《中国药店》2014,(12):78-79
泛红、发痒、刺痛、起小疹子,不少人都会有这些问题的困扰。有的人是天生容易出现这些问题,有的人是因为外在的原因。出现这些问题的部有可能是因为皮肤敏感导致的。本期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对抗皮肤敏感。  相似文献   
125.
凶险性前置胎盘最早于1993年由Chattopadhyay等首先提出,其定义为: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常伴有胎盘植入.而在实际工作中,将前置胎盘患者既往有子宫手术史,如多次人工流产及清宫、子宫肌瘤挖除、子宫矫形手术、剖宫产术等,均列为凶险性前置胎盘[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及高龄分娩的增加,分娩前多有人流史及子宫手术史,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相应上升,由于常伴发胎盘植入及盆腔严重粘连,手术操作困难,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母儿生命,故处理颇为棘手[2].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8月~11月共收治3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现将护理内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建立负压吸引激发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建立破裂斑块模型。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10)、高脂饲养组(n=10)和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n=10)。饲养8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等,评估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腔外负压"法诱导斑块破裂并处死动物,观察诱发斑块破裂成功率,在肉眼及光镜下观察颈动脉内膜形态特征。结果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IMT显著厚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对照组;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高脂饲养组,IMT显著厚于高脂饲养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高脂饲养组(P〈0.05)。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炎症细胞、泡沫细胞浸润,符合不稳定性斑块特征,有8例诱发斑块破裂,1例死亡;高脂饲养组可见内膜下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但内皮细胞完整,内弹力板排列整齐,1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对照组内皮细胞完整,中层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无一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结论本实验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实验操作简便易行,为冠心病的生理、病理及药物学效应方面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27.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运动激发试验中肺功能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及目标心率到达与维持时间对肺功能指标下降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11~2020-09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哮喘及疑诊哮喘患儿共60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踏车法运动激发试验,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10%为试验阳性,收集基本资料及运动前后肺功能数据。根据目标心率到达时间≤4 min和>4 min分为两组,目标心率维持时间≥4 min和<4 min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肺功能指标下降率的差别及肺功能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60例患儿中试验阳性者11例(18.33%),阴性49例(81.67%)。阳性组目标心率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气道指标在运动后有不同程度下降,在20 min后逐渐恢复。目标心率维持时间≥4 min组的大气道指标[用力肺活量(FVC)、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25)]下降率均高于<4 min组(P均<0.05)。结论 儿童运动激发试验中,大小气道在运动后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在20 min后逐渐恢复。目标心率维持时间会影响大气道收缩,儿科医师查看报告时应关注是否达到了指南要求,以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从而更加合理地制定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8.
3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MDI和CSII两组.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均能降低空腹(FPG)和餐后血糖(PPG)以及升高空腹(FCP)和餐后2小时C-肽(P<0.01);两组之间比较显示与MDI组比较,CSII组对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空腹、餐后2小时C-肽的改善更明显(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所耗胰岛素用量少(P<0.01),所需住院时间短(P<0.01),日平均费高(P<0.01),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且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P<0.01).结论CSII具有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9.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道高反应性(AHR)是哮喘最典型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目前仍是测定气道反应性的主要方法,为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应用价值,本文从各种不同的激发试验特点、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多次使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100只KM小鼠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M1、M2、M3、M4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20只,各组再随机选取10只,参加跳台实验或避暗实验。M1、M2、M3和M4组分别以咪达唑仑0.5、1、2和4 mg/kg,NS组以10 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次/d,连续10 d后,进行训练,24 h后进行记忆测验,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作为记忆成绩的指标。结果M1、M2、M3、M4组与NS组比较,M2、M3和M4组与M1组比较,M3和M4组与M2组比较,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次数增多(P〈0.05);但M3组与M4组比较,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相似(P〉0.05)。结论多次使用咪达唑仑对记忆的影响有一定剂量依赖性,但其记忆抑制作用有封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