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87篇
  免费   9301篇
  国内免费   3776篇
耳鼻咽喉   1225篇
儿科学   882篇
妇产科学   1674篇
基础医学   5023篇
口腔科学   1250篇
临床医学   44796篇
内科学   16339篇
皮肤病学   793篇
神经病学   11310篇
特种医学   74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5篇
外科学   23414篇
综合类   82956篇
预防医学   19499篇
眼科学   4262篇
药学   41860篇
  528篇
中国医学   27360篇
肿瘤学   3746篇
  2024年   1475篇
  2023年   5717篇
  2022年   4677篇
  2021年   6415篇
  2020年   6385篇
  2019年   6855篇
  2018年   2963篇
  2017年   6220篇
  2016年   6648篇
  2015年   7786篇
  2014年   15324篇
  2013年   14603篇
  2012年   18618篇
  2011年   19601篇
  2010年   18460篇
  2009年   17062篇
  2008年   21316篇
  2007年   19393篇
  2006年   16714篇
  2005年   19908篇
  2004年   13019篇
  2003年   12023篇
  2002年   8560篇
  2001年   6198篇
  2000年   4269篇
  1999年   3382篇
  1998年   2406篇
  1997年   1801篇
  1996年   1488篇
  1995年   1294篇
  1994年   985篇
  1993年   470篇
  1992年   507篇
  1991年   520篇
  1990年   335篇
  1989年   361篇
  1988年   166篇
  1987年   166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脑梗死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除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关联外,还与过度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急性心脏病等有关,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时间窗有关,且需依据其病理周期设计对应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显得极为重要。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脑梗死尚缺乏敏感性,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为功能性成像,可有效观察病灶特征、神经纤维束形态等[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DTI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分析“保健护理”的方法对我国老年人手术后的影响,了解老年人术后恢复与保健护理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更好的挖掘保健护理的方法,从而找到使老年人术后快速恢复的对策。方法:利用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老年人在术后的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因素;持续性跟踪访问,60岁以上在2017年参与调查的407名老年人术后恢复情况,调查其是否通过保健护理的方法,进而对术后恢复产生了积极性影响。结果:我国老年人术后恢复情况与“保健护理”这种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此次抽样统计我们了解到,使用“保健护理”这种方法的老年人病愈康复的时间较没有使用这种方法的老年人缩短了25%,特别是对老年人心肌梗死和老年高血压此类疾病有着显著的影响。结论:老年人通过术后“保健护理”的方法,可成功缩短老年人术后疾病康复和心理恢复的时间,促进老年人术后痊愈,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54.
摘要:目的 基于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RNA表达,探索具有补肾填精壮骨之效的金刚丸治疗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方法 通过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模型,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刚丸高剂量组、金刚丸中剂量组、金刚丸低剂量组、仙灵骨葆对照组、骨化三醇对照组。灌胃12周后,通过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镜下观察股骨头显微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ALP、实时定量RT-PCR检测骨组织Mst2、Lats1、Taz mRNA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微结构显著破坏、血清ALP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az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除金刚丸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骨微结构破坏均得到改善、血清ALP均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Taz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均以金刚丸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 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金刚丸可能通过下调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的机制,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理念在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并行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应用FTS理念进行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轻度焦虑多于对照组,中、重度焦虑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4.00% vs 16.00%)、尿路感染(4.00% vs 18.00%)、颅内感染(0 vs 8.00%)、颅内血肿(2.00% vs 14.00%)和术后应激性疼痛(16.00% vs 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9.13±1.14)d vs(12.44±0.89)d];[(2.15±0.66)万元 vs (3.05±0.6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TS理念能缓解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6.
将18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术后切口常规给予沙袋加压固定3h,B组术后切口常规给予沙袋加压固定6h,C组术后常规给予沙袋加压固定10h,比较不同加压时间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加压固定6h组较3h组术后切口渗血量少,切口愈合天数缩短,加压固定6h和10h对切口愈合影响差别不明显。且术后加压固定6h组患者满意率最高(P<0.05)。精索静脉曲张术后加压固定6h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方法及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患有严重胸部外伤及复合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损伤部位后,针对不同创伤部位实施不同的手术。结果:患者治愈率为21.42%、残疾率为75.0%,治疗无效或死亡率为3.57%。结论:临床中应该对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进行尽早判断病情,并且需要及时抢救,根据患者病情尽快判定手术治疗方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58.
朱增强 《当代医学》2016,(11):48-49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X线.记录踝关节功能评分、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8~12个月骨愈合,愈合良好30例,骨延迟愈合4例,末次随访均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评分72~95分,90分以上12例,80~90分18例,72~80分4例.临床效果满意26例,一般8例,无不满意患者.2例Ⅱ型患者出现距骨部分缺血坏死,2例Ⅱ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可作为HawkinsⅠ、Ⅱ型骨折首选,HawkinsⅢ型的手术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术后48小时通过空肠管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术后7天完全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日、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平均住院日少、术后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较为科学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帮助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