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347篇
  免费   21857篇
  国内免费   12585篇
耳鼻咽喉   5597篇
儿科学   24536篇
妇产科学   5011篇
基础医学   10379篇
口腔科学   2352篇
临床医学   77337篇
内科学   40554篇
皮肤病学   4383篇
神经病学   5758篇
特种医学   208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4篇
外科学   28576篇
综合类   110437篇
预防医学   47294篇
眼科学   5506篇
药学   56652篇
  356篇
中国医学   29685篇
肿瘤学   9254篇
  2024年   2689篇
  2023年   10073篇
  2022年   7757篇
  2021年   9083篇
  2020年   8654篇
  2019年   7140篇
  2018年   5007篇
  2017年   9515篇
  2016年   11629篇
  2015年   14289篇
  2014年   22420篇
  2013年   25489篇
  2012年   35926篇
  2011年   39397篇
  2010年   36671篇
  2009年   29280篇
  2008年   31932篇
  2007年   27892篇
  2006年   21872篇
  2005年   16896篇
  2004年   15692篇
  2003年   13104篇
  2002年   13250篇
  2001年   13128篇
  2000年   9879篇
  1999年   8556篇
  1998年   6713篇
  1997年   6102篇
  1996年   5535篇
  1995年   4586篇
  1994年   3622篇
  1993年   2648篇
  1992年   2316篇
  1991年   2025篇
  1990年   1735篇
  1989年   1505篇
  1988年   282篇
  1987年   191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体积(PNV)与出院后干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出院前1周接受了增强CT检查的坏死性胰腺炎(NP)患者资料,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软件半自动计算PNV,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出院后干预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08例NP患者,出院后有28例(25.9%)患者进行了干预治疗。所有患者的PNV中位数为437.0(223.8~957.8)cm^(3),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PNV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中位数642.0(308.5~1547.3)cm^(3)比398.0(204.1~792.2)cm^(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PNV≥620 cm^(3)和胰管中断是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干预预测模型准确性高于CT严重指数评分(AUC0.855比0.755,P<0.05)。结论出院时PNV与出院后干预密切相关,新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出院后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2.
教育计划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以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根据国家标准教育计划部分中课程计划、主要课程、教学方法、科学方法教育、课程计划管理、与毕业后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的联系6个评价指标,从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2个层面详细解读了各评价指标的基本内涵,并根据先前院校试认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在专业达标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每个指标的质量环节、应注意的评价要点,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对比观察在儿童激素依赖/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60例激素依赖/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患儿,以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予以环磷酰胺治疗。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激素使用剂量、复发频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生化指标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患儿的激素使用剂量以及复发频率都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的各项生化指标与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儿童激素依赖/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的临床效果具有相似性,但他克莫司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WT组)、β氨基丙腈酯(BAPN)组(第3周开始饲喂含0.25%BAPN小鼠维持饲料)、BAPN+Dox组(根据体质量每周腹腔注射3mg/kg Dox,连续5周,第3周开始饲喂饲料同BAPN组),5周后,游离小鼠主动脉,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P53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76±0.05 vs 0.39±0.1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8.3±8.7)%vs (12.6±1.2)%](P0.01)。BAPN+Dox组死亡率明显高于BAPN组(100.0%vs 66.7%);BAPN+Dox组组织P53蛋白较BAPN组显著升高;VSMC凋亡明显增多,且2组P53蛋白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均较WT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可能通过诱导VSMC凋亡,促进A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mago-nashi同源基因(MAGOH)在不同WHO分级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量变化及其与肿瘤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使用R语言挖掘CGGA mRNA microarray数据库和CGGA mRNA seq FPKM数据库,分析MAGOH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数据。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MAGOH在临床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AGOH的表达差异性以及其与胶质瘤的分级、预后相关性。结果在两个公共数据库中:MAGOH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组织分级呈正相关,且MAGOH高表达组的预后显著差于低表达组。qPCR也证实了MAGOH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即MAGOH表达量越高,胶质瘤组织分级越高。ROC分析显示MAGOH的表达量对胶质瘤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共表达分析发现,MAGOH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存在显著表达相关性。结论 MAGOH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组织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预后呈负相关。MAGOH可作为胶质瘤诊断及预后的潜在标记物。MAGOH可能通过影响MGMT参与调节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NEC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维持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喂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患儿康复情况(症状改善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29/38),观察组为94.74%(36/38),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提高,观察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法可有效提高NEC临床疗效,提高胃肠激素水平,加快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比较"F"形空心钉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根据置入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18例,采用"F"形空心钉固定,男12例,女6例,年龄37~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3 d。B组20例,采用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拉力螺钉固定,男12例,女8例,年龄35~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 d。比较两组患者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空心螺钉退出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5~31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螺钉退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形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中短期疗效相似,但"F"形空心钉退钉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