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233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368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102篇
  2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陆章敏 《医学文选》1999,18(3):430-431
浅前房和低眼压是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1],浅前房或前房消失持续存在会发生角膜水肿混浊、虹膜前后粘连、白内障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招致手术失败。自1995年3月至1997年11月,笔者采用巩膜床后部颞侧切口放房水,后巩膜咬切联合小梁切除(简称双巩膜咬切术)治疗青光眼,术中巩膜瓣相对紧密缝合,术后采用一次性注射针头断线调节眼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32眼,男14例18眼,女11例14眼。年龄19~72岁。闭角型青光眼20眼,开角型青光眼8眼,继发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所能承受最大殆力是否发生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33名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以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为基牙行常规双端固定桥修复,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修复前、修复完成时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于牙尖交错位最大殆力时的咬合情况并分析。结果:患者经固定桥修复完成时的咬合情况分别与修复前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咬合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双端固定桥修复后基牙所能承受的最大殆力将增加,其增加量在修复完成后2个月内明显,而修复完成2个月后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测定咀嚼肌肌电变化,分析全口义齿戴用时间与咀嚼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例初戴全口义齿2周的患者与32例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用MedelecSynergy肌电仪,测定咀嚼运动时双侧颞肌前束与咬肌的表面募集电位、募集电位时限、面积,并计算肌不对称指数。2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口义齿初戴组,其颞肌与咬肌的电位幅值低于常戴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左颞肌P<0.05,双侧咬肌P<0.05);双侧咬肌肌电面积,初戴组大于常戴组(P<0.05),咀嚼肌不对称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戴全口义齿2周与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患者比较,咀嚼肌活动有显著差异;初戴者,其咀嚼功能恢复未能达到相应程度。  相似文献   
994.
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牙颈部硬组织应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张清  王嘉德  霍波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4):264-265,I005
目的 了解楔状缺损患牙充填治疗后,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 在下颌前磨牙颊舌向纵剖面上设计楔状缺损模型,选择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两种材料模拟充填缺损区;用二维有限元法对模型受He力作用时牙颈部应力做分析。结果 复合树脂充填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均可使缺损附近的应力集中明显改善;缺损最深处的最大主应力值分别降至36.2MPa和42.5MPa,接近正常牙应力值32.6MPa。结论 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可缓解缺损区牙体硬组织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在不同咬合力状态下对牙周组织改建影响的分子机理。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咬合力、咬合力废用及代偿的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 ,观察不同咬合力状态下IL 6蛋白与mRNA在牙周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咬合力废用组 ,观察到IL 6蛋白与mRNA在牙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咬合力组明显增强 ,代表其染色强度的灰度值分别从 6 5 886± 1 6与 11 8337± 2 8增加到 38 8381± 9 5和 5 7 2 6 2 3±13 6。其形态学显示牙周膜结构稀疏 ,牙槽骨吸收。咬合力代偿组 ,观察到IL 6蛋白与mRNA在牙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也较正常咬合力组明显增强 ,代表其染色强度的灰度值分别从 6 3119± 1 5与11 7714± 2 8增加到 45 5 45 6± 11 1和 81 9391± 19 5。其形态学显示牙周膜结构致密 ,牙槽骨除有吸收外 ,还有新骨形成。结论 IL 6蛋白与mRNA在牙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咬合力的改变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提示IL 6在咬合力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检测不同硬度食物喂养下,大鼠在离乳后不同发育阶段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C(Tyrosine kinase C,TrkC)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出生后18d刚离乳的大鼠分别喂养固体、粉状鼠粮,于大鼠3w、4w、6w、9w龄时取表层咬肌,利用RT-PCR方法检测NT-3及其受体TrkC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出生后3-9w内,粉、固体组大鼠咬肌NT-3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粉食组NT-3 mRNA在6w时表达低于固体组(P<0.05);TrkC mRNA在3-9w内持续下降,但粉、固体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粉食喂养能够降低离乳后大鼠咬肌NT-3 mRNA的表达,但对TrkC mRNA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在10~16岁的43位错患者上进行。以肌电图为指标,检测性别对颞肌和咬肌肌电幅值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男性受试者在正中颌位的颞、咬肌的紧咬电位明显高于女性的紧咬电位,安氏Ⅱ类颞、咬肌的紧咬电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安氏Ⅰ类颞,咬肌的紧咬电位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受试者做开闭口运动时,男性颞肌电位明显高于女性,而咬肌开闭口电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青年女性咬肌B超形态与面颌形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肌肉功能与颅颌面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作用模式,探讨错He畸形的形成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1例正常He青年女性其浅层咬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并将其与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紧咬位浅层咬肌厚度与上颌骨长度、后面高成正相关关系;长度与下颌升枝与SN平面的前下交角、下颌体长度、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全前面高、磨牙区牙槽高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浅层咬肌的厚度、长度对颅颌面垂直向形态有显著影响,同时厚度影响面中份深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CP)牙周状况和最大咬合力的影响。方法 重度CP病例27例,每病例双侧磨牙各选择一患牙(初诊患牙牙周袋≥5mm,牙松动度≤Ⅱ度),随机分为龈上洁治组(S组)和根面平整组(P组)。S组患牙给予龈上洁治、碘氧液冲洗疗法;P组患牙予以龈上洁治、根面平整和碘氧液冲洗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测定息牙的咬合力值、龈炎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结果 ①P组治疗后1、3、6个月,最大咬合力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S组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10)。②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咬合力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6个月,P组的咬合力显著高于S组(P<0.01);③治疗后3、6个月,P组的GI值、PD值显著低于S组(P<0.001)。结论 洁治、根面平整治疗对于CP患牙的最大咬合力、GI、PD的改善是持续性的,较龈上洁治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检测不同硬度食物喂养下,大鼠在咀嚼形成的不同阶段,咬肌乙酰胆碱受体亚基mRNA(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的表达变化。方法:40只出生后18d的大鼠,随机分为硬食组、软食组,分别喂养营养成分相同的固体、粉状鼠粮,于大鼠3w、4w、6w、9w龄时取表层咬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nAchRγ/ε/δ亚基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3周时两组大鼠咬肌γ-nAchR mRNA表达均较低,软食组强于硬食组(p〈0.05),4周时,硬食组没有γ-nAchR mRNA表达,软食组仍有微弱表达,6~9周两组均无γ-nAchR mRNA表达。两组大鼠ε-nAchR mRNA表达变化没有显著差异,4~9周表达均明显低于3周(p〈0.05)。3~9周龄两组大鼠咬肌δ-nAchR mRNA表达均呈下降趋势,软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9周时明显低于硬食组(p〈0.05)。结论:大鼠咬肌γ/ε-nAchR亚基转化在出生后3~4周完成,软食喂养可以延缓γ-nAchR的消亡与γ/ε-nAchR亚基转化,但不能阻止这一过程;软食喂养对不同nAchR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