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浅谈行痹治肝与和解少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岁明 《河北中医》2001,23(3):233-234
行痹即风痹 ,以风邪为重 ,随风邪侵袭人体 ,其疼痛善行不定 ,历节走注系临床特点。风搏气血 ,痹阻筋脉 ,虽善行而有脉络瘀阻 ,每多变化走注而呈关节不利。肝乃风木之脏 ,“风气通于肝” ,外邪随风袭虚 ,初达腠理肌肤 ,而“腠理者 ,少阳之分也” ;久则深入肝脏血络 ,凝滞经脉 ,“肝乃藏血之脏”。风袭于外 ,肝必内应 ,风气相招故也。正如《素问·痹论》说 :“五脏皆有合 ,病久不去者 ,内舍于其合也……筋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对此 ,笔者临床行痹治不忘肝 ,略呈管见如次。1 风客淫气 邪伤于肝致行痹外邪风为首 ,邪侵风袭 ,肝必内…  相似文献   
17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31-34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基本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其起病或急或缓,其病程或长或短。按病因和症状特点不同,可分为热淋、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六证,病理因素为湿热,病位在肾与膀胱,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临床上淋证常常会伴有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口苦等少阳证的表现,此为湿热阻滞少阳,少阳枢机不利,影响膀胱气化,治疗时单纯清热利湿则效果不佳,难以治愈,致使病情反复。此时论治若以少阳病机为主,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少阳,结合清热利湿之法,配合清热凉血、利湿通淋、补益肝肾之方,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3.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颜  王宝恩  贾继东 《肝脏》2006,11(3):195-197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7味中药组成,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弦脉为辨证要点,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近年来广泛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其活性成分见表1.  相似文献   
174.
小柴胡汤乃张仲景《伤寒论》之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方而成,功在和解少阳。临证见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均可运用。  相似文献   
175.
红皮病型银屑病(简称“红皮病”)是以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脱屑为特点,临床上较少见的,极严重的一类银屑病。本文从“少阳为枢”的角度阐明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机,针对红皮病的病理特点,疏散外邪,分消内热,调达气机,以和解少阳法进行辨证治疗,收效显著,并附以病例1例,供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76.
介绍戴淑青教授基于和解少阳理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戴淑青教授认为,周围 性面瘫的发病由于外邪壅滞面部经脉,导致少阳枢机不利,面部官窍开合失司;治疗上,运用“和解少阳”理 论,针刺常规用穴及外关、丘墟两穴,同时配合内服小柴胡汤加减方,针药结合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