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7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416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4篇
  2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工具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对预防误吸、窒息的作用,提高患者进食乐趣,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50例脑卒中患者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护士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即床边吞水测试和床边吞糊测试)的系统性研究,运用《吞咽进食护理单》、洼田饮水试验及评估标准和《进食功能评估标准》记录入院时和出院前测试结果;住院期间采取安全进食指导,记录发生误吸及窒息情况。结果入院时15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床边吞水测试57例(38%);未通过床边吞水测试93例(62%),其中通过吞糊测试64例,需经鼻留置胃管鼻饲进食29例。出院前15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床边吞水测试117例(78%),未通过床边吞水测试33例(22%),需经鼻留置胃管鼻饲进食18例。吞水测试通过患者在安全进食指导后误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吞糊测试通过患者在安全进食指导后误吸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水测试通过患者与吞水测试未通过患者对比,吞水测试未通过患者早期预后差,住院时间延长。结论及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及早配合针对性安全进食指导,大大减少误吸、窒息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该操作程序简单、易掌握、易执行、耗时短,护士易接受,且实用性强,患者获得进食乐趣,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213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检查结果,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所检出的病种、结直肠肿瘤和息肉的大小、部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憩室等疾病和近端结肠及小病灶的诊断能力优于结肠CT;结肠CT对结直肠肿瘤及远端结肠的诊断能力则优于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论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各具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视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或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3.
<正>食管良性狭窄是临床较为常见以食道吞咽不适受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良性肿瘤、化学创伤、外压性等[1]。自2005年10月至今,我院引进GE数字胃肠机运用气钡双重造影对9例食管良性狭窄疾病予以诊断与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酒石酸长春瑞滨中有害元素及催化剂银残留的方法。方法: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内标法测定银、钒、铬、钴、镍、铜、砷、钼、镉、锡、锑、钡、铅、汞的含量。结果:上述14种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3、0.020、0.141、0.069、0.077、0.362、0.031、0.057、0.022、0.078、0.017、0.724、0.095、0.005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8),回收率为86%~110%,RSD小于15%;同时,给出了此方法各元素的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结论:本方法采用在线加内标,可有效校正仪器漂移,抑制基体干扰,提高准确率,多元素测定便捷、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酒石酸长春瑞滨中有害元素及催化剂银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55.
超声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肿瘤的超声诊断。方法本文总结了经超声诊断的28例结肠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并结合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8例结肠肿瘤超声检查正确诊断24例,漏诊2例,误诊2例。结论超声诊断结肠肿瘤肿块显示率高,达92.86%。能明确显示肿块位置、大小、数目、内部结构、有无肠梗阻、浸润及其他脏器转移,且价格低廉、简便易行、可重复检查、无痛苦,尤其对外生性结肠肿瘤及壁内肿块有独到之处,不同程度优于钡灌肠、内镜及CT检查,应作为结肠肿瘤主要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6.
食管中上段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因“反复上腹及胸骨后疼痛1年,进食轻微梗阻感半年”入院,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饮食量无变化,体重无明显下降。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0-23cm食管左后壁可见一蓝色隆起,向食管腔内生长,约占管腔的1/3,表面光滑,未见分泌物及充血糜烂,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57.
肛管直肠测压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国  郭宗远 《山东医药》2003,43(21):20-21
小儿排便异常十分常见 ,但其病因较为复杂 ,以功能性便秘多见 ,器质性便秘则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肛门狭窄、内分泌疾病、脊柱病变、结缔组织病、神经肌肉病变等。而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 NHD)也是排便障碍的原因之一。如何从便秘患儿中筛选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减少误诊误治 ,非常重要。为此 ,1 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们对 30例便秘患儿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 ,以评价肛管直肠测压对 NHD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同期 30例便秘患儿中 ,男 2 3例 ,女7例 ;生后 1 0~ 30天 ,均为足月新生儿。…  相似文献   
58.
陈素明  祝勇 《江西医药》2008,43(1):46-47
目的探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的科学性与临床实用性。方法对2005年我科采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憩室3例,炎症7例,正常7例,阳性率61.1%;1例检查失败。结论此方法明显缩短检查时间至约半小时,更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胃镜导引下小肠插管灌肠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三年来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明确诊断治愈的小肠病变共53例,分两组进行数据对比分析,53例都做了传统口服钡剂法和小肠插管灌肠造影法,传统法只发现病变18例,小肠插管灌肠造影法发现病变35例,而有17例是二次检查才发现病变.我们收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插管造影法的病变检出率是66%,而传统口服法小肠造影,病变检出率是34%,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该方法插管及造影时患者痛苦小,时间短,成功率及病变检出率高,适应症广.内镜与造影检查结合,互为补充,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是一种现阶段较为有效的小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0.
大肠多原发癌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大肠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同时性多原发癌23例,异时性多原发癌5例;24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2例经钡灌肠检出,2例手术发现;所有病例均行根治术.结论 纤维结肠镜的应用及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本病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