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58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清代医家叶天士,不仅擅治温热病证,且于内伤病证亦有较深造诣。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于虚劳之证所涉甚多,具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笔者谨就此略作探讨,冀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2.
清初名医叶天士,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温病学家,也是一位治疗杂病的大师。他治内伤杂病颇有心得,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如理虚大法,阳化内风,奇经论治,脾升胃降,胃阴学说以及络病证治对后世皆有很大影响.笔者以《临证指南医案》为据,就其理虚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未刻本叶氏医案》养阴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工彧 《天津中医药》2004,21(6):488-490
《未刻本叶氏医案》养阴法别具特色,其中有润燥养阴法、行气益阴法、酸甘济阴法、益气存阴法、润肺养阴法、清胃培阴法、醒中清养法、柔肝敛阴法、滋阴养真法、固摄济阴法十法,叶天士养阴法立法全面,组方遣药别具特色,尤以原法原味,生鲜清灵见长,浑朴简约而生辉,其清新的思维在当今临床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叶天士对肝风病因、病机、立法用药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叶氏在继承前人肝风病因、病机认识基础上提出的肝风病机为"身中阳气之动变"及创立的"阳化内风"理论,于当今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论叶天士"久病入络"之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阳 《四川中医》2003,21(1):3-4
本文对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久病入络,源宗《内经》:治络宜级,攻不伤正;通络祛邪,辩证为要;并对搜络化瘀法、辛润宣通法、辛香开通法、清络宣通法、补益通络法、涤痰通络法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的温病学名著<温热论>开篇说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中有"逆传"一语,注者各抒己见.至王孟英之注出,后世以为言之成理,遂尊其说,令成一温病学之新名词,却不知孟英亦误.真是"良可慨矣"!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理郁法的探讨陈俊孙福建省屏南县中医院(352300)理郁法是叶天士医案的精华部分,方论俱佳,颇多创见。笔者在学习《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有关郁证案例的治疗规律后,收益良多,现将心得试析于下。郁证的病因病机叶氏根据《素问·本病论》所述...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治肝病特色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肝郁,肝瘀,肝风为例对叶天士治疗肝病的方法,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认 治肝郁的特色是治郁不拘于郁,既治其常,也理其变,立法灵活,用药轻发;化肝瘀的特点是辛润通络,法活机圆;熄肝风的特点是详审五脏之虚,分别以养肝,滋肾,培中,益心,润肺诸法补虚以熄风。.  相似文献   
19.
痛证是以疼痛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以部位而言,人体从头到脚每个部位都会发生疼痛。以病因而言,内、外各种病因都常导致疼痛。清代医家叶天士医案中记载了不少治疗痛证的病案。叶氏在辨治内伤杂病时提出了“久病入络”学说,他运用这一学说辨治郁证、瘕积聚、诸痛等内伤...  相似文献   
20.
热入营分是温病的危重阶段,其治疗亦较复杂.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第四条中详细地论述了温热夹风、夹湿逆传营分的病机与证治,并在第五条中进一步指出了"斑出热不解"的病机与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