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925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822篇
预防医学   211篇
药学   389篇
  4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危重病人的血磷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危重病人的血磷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4例危重病人急性期血磷、血钙、血镁进行检测 ,并以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危重病组血磷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 ,危重病组血磷与血钙、血镁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危重病时常伴有低磷血症 ,它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疾病危重性的存在 ,及时进行补磷治疗 ,有利危重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简易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支持(NCPAP)装置在婴幼儿危重症中的应用。〖方法〗购买空氧混合仪,加温湿化罐等配件,设计组装简易NCPAP装置,于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对本院53例患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等合并有呼吸衰竭的患儿给予NCPAP,观察其对改善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PaO2/FiO2)及呼吸频率(R)、心率(P)效果,预后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应用NCPAP后53例中40例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和气促程度在1~6h内消失,11例有改善,2例病情加重。对资料完整的20例统计,NCPAP(1~6h)后氧合显示改善(P<0.05),pH与PaCO2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简易NCPAP装置用于婴幼儿呼吸衰竭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3.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各专业的临床医师面临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因此从实习阶段开始接触危重病医学十分必要。近2年通过在重症医学科进行对本科生的实习带教,总结了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的带教特点,为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皮英  沈文丽  王练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4-2426
目的探讨3 M聚酯泡沫敷料对危重患者Ⅰ期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10月112例带入Ⅰ期压疮的患者按入科顺序排序,奇数号入观察组(56例),偶数号入对照组(56例)。观察组应用3 M聚酯泡沫敷料联合常规压疮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压疮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Ⅰ期压疮在重症医学科期间不同时间段(入科第3、6天和出科时)压疮的治疗情况以及恶化率和恶化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压疮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4.6%(53/56)]高于对照组[67.9%(3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科第3、6天及出科时,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28/56)、73.2%(41/56)、94.6%(53/56),对照组分别为30.4%(17/56)、51.8%(29/56)、67.9%(38/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医学科期间不同时间段观察组压疮的恶化率均低于对照组,恶化程度也更轻。结论采用3 M聚酯泡沫敷料对提高Ⅰ期压疮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降低在无效案例中Ⅰ期压疮的恶化率和恶化程度均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进行分析,为该地区HFMD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按照洛阳市手足口病防控要求,每月要求洛阳市辖内9县6区定点医院采集一定量HFMD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其他类型病原类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洛阳市2009-2013年共检测标本4 225例,实验室确诊3 248例,阳性率为76.88%;洛阳市引发HFMD病原主要是EV71,但其降低趋势明显,而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HFMD所占比例逐年稳步升高;2010年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其他年度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2013年外,HFMD病原的城乡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结论洛阳市2009-2013年HFMD病原构成存在一定变化趋势且城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应及时对HFMD病原进行检测,并分析流行原因,以便更好地对HFMD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6.
感染性休克在危重病患者中很常见,且病死率高。其由于多种机制作用,使外周血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发展成血管扩张性休克,血液重新分布,脏器低灌注和组织缺血缺氧。此时液体复苏和儿茶酚胺类药物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差,出现顽固性低血压。1997年Landry等首次报道使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成功治疗感染性休克以来,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血管加压素成功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报道,不过很多研究都是以垂体后叶素作为血管加压素药物来应用。现就垂体后叶素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的相关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治疗,采用ROC曲线法来研究血糖波动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ICU患者的病死率为27.7%(26/94);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死亡组的Glu SD、Glu CV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II评分、Glu SD、Glu CV诊断筛查ICU患者预后的效果均较好。结论血糖波动指标,如Glu SD、Glu CV与ICU危重患者预后病死率可能有关,提示应及时对危重患者的血糖波动范围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ICU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9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ICU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及MODS评分、治疗72 h后各项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72 h的BUN、SCr、TBiL、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综合治疗SAP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患者高钠血症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2002年5月-2003年10月呼吸监护病房所有老年高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并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高钠血症26例,发生率13.76%。高钠血症患者中死亡14例.病死率53.85%。在气管插管病例中高钠血症发生率为70.37%。发生高钠血症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入监护室24小时的APACHEⅡ评分,同时肾功能也有一定影响,血肌酐值明显升高。高钠血症中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血钠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钠血症是老年危重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在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率更高,且预后差。因此要重视老年危重患者高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变化率对重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重症患者按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纳入研究,排除肝素诱导、脾切除术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病例,接随访结果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符合要求的患者入重症医学科24h、3、5、7d的血小板计数,并计算其变化率厦生存与危险函数。结果:共129例病例纳入研究,入住重症医学科当日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占12.44%,观察期间死亡18人。各时段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比较,入住当日、第三日、第五日均数值两两相比,t=3.225,-4.664,-3.613,P=0.002,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七日与第五天相比,t=2.789,P2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段血小板变化率值比较,入住当日与第五日、当日与第七日均数值两两相比,2=-2.4815,4.045,P=0.017,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日与当日,2=1.5635,P=O.442,第七日与第五日,2=3.571,P=0.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生存函数厦危险函数显示,当血小板变化率较大时,其生存率增加,尤其是血小板变化率较小或为负值时,其生存率显著下降,当第五日血小板上升后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结论:血小板变化率是重症患者的独立预后园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