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48篇
  免费   5369篇
  国内免费   3124篇
耳鼻咽喉   1585篇
儿科学   724篇
妇产科学   1803篇
基础医学   3921篇
口腔科学   1072篇
临床医学   15295篇
内科学   6374篇
皮肤病学   2097篇
神经病学   2046篇
特种医学   60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0642篇
综合类   31721篇
预防医学   5859篇
眼科学   699篇
药学   10818篇
  115篇
中国医学   5135篇
肿瘤学   8131篇
  2024年   555篇
  2023年   2061篇
  2022年   1915篇
  2021年   2304篇
  2020年   2187篇
  2019年   2289篇
  2018年   1304篇
  2017年   2140篇
  2016年   2448篇
  2015年   2826篇
  2014年   4823篇
  2013年   5023篇
  2012年   6434篇
  2011年   6778篇
  2010年   6443篇
  2009年   6152篇
  2008年   6826篇
  2007年   6408篇
  2006年   5820篇
  2005年   5688篇
  2004年   4710篇
  2003年   4498篇
  2002年   3924篇
  2001年   3507篇
  2000年   2530篇
  1999年   2260篇
  1998年   2169篇
  1997年   1988篇
  1996年   1818篇
  1995年   1490篇
  1994年   1154篇
  1993年   826篇
  1992年   712篇
  1991年   622篇
  1990年   499篇
  1989年   518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目的分析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的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3.5±10.6)min、术中出血量为(16.8±6.9)ml、手术切口为(4.0±0.8)cm、住院时间为(5.1±1.4)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9.8±21.6)min、术中出血量为(41.8±13.2)ml、手术切口为(7.8±2.7)cm、住院时间为(7.6±1.9)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能够减小创伤面积、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有效性及其高危型HPV在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妇科门诊阴道镜检查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II级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及CINIII级患者64例,门诊行宫颈LEEP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等;对其随访2年,进行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并加以分析。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9.0±4.2)ml,手术平均时间(9.92±20、73)min,切口愈合时间为(28.2±2.3)d,病理升级4.68%(3/64),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为95.3%(61/64),术后6个月细胞学检查转阴率为100%(64/64),手术治愈率为100%(64/64),复发率为7.81%(5/64)。1例术中出血较多,约150 ml,予缝合止血,术后予口服抗生素及止血药。术后出现6例大量出血,急诊就医后予阴道纱布压迫后好转;远期(2年)生存质量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是1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CIN的方法,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在治疗的同时有诊断的作用,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并予以阻断,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与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27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两组病例各期增强CT值,利用公式灌注值P=CT静脉期-CT平扫期、廓清值C=CT静脉期-CT延迟期、绝对廓清灌注指数APC=(C/P)×100%及相对廓清灌注指数RAPC=(C/CT静脉期)×100%得到相关参数,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鉴别两者的最佳价值。结果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直径较结节样增生更大;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病灶各期CT值均明显高于结节样增生,且两者灌注值P、廓清值C、APC及RAPC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灶位置、对侧肾上腺萎缩及动脉期CT值对鉴别两者无显著意义。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红蓝球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单药治疗,研究组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除白细胞计数外,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Rockall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Rockall评分和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能够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缩短出血时间和住院天数,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5.
56.
57.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对十二指肠降部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及气钡造影的X线表钡。结果:此例病人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与造影吻合。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对检查胃及十二指肠占位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临床进一步治疗有明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内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球囊封堵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操作要点,适应症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组共10例患者采用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封堵球囊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直径在5mm-10mm。先用大弹簧圈使其在瘤内成篮,然后再用小弹簧圈进行填塞,根据瘤体的大小,可用数个由大到小的水解可脱弹簧圈直至把瘤体腔填塞完全,结果:10例颅内动脉瘤获得完全致密栓塞均获得成功,术后不定期随访,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性事件发生,动脉瘤无复发,效果良好。结论: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球囊封堵法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良好,是首选的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物(TIM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ts-1、MMP-1及TIMP-1的表达;分析Ets-1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研究BTCC中MMP-1、TIMP-1表达与Ets-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82.5%(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MMP-1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3%)(p<0.05);TIMP-1阳性表达率对照组(83.3%)明显高于膀胱癌组(47.5%)(P<0.05)。③MMP-1与Ets-1表达呈正相关(Rs为0.824,P<0.01),而TIMP-1与Ets-1表达呈负相关(Rs为-0.821,P<0.01)。结论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并随BTCC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Ets-1与BTCC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BTCC中Ets-1上调MMP-1表达,而下调TIMP-1表达,从而参与BTCC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