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31篇
预防医学   390篇
药学   138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呈贡区人民医院近期收治1例非哺乳期右侧乳腺脓肿的病例成年女性,经乳腺脓液培养发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非哺乳期,1月余前感右侧乳房红肿、疼痛,有时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感畏寒、怕冷,伴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及腹泻,在院外反复多次输液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现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10月6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可,神清,表情淡漠,查体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为了解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分析流行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全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强度、三间分布,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发病流行因素。结果2000--2007年全市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19.49/10万(3.12-61.56/10万),2000年开始优势菌由伤寒杆菌转变成甲型副伤寒杆菌,2004年流行达高峰(61.56/10万),发病点多面广又相对集中,表现为夏秋季发病高峰,2004年表现为春季和夏秋季两个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20--49岁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8.88%;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3.34/10万和18.86/10万;全市以农民、学生、工人、民工和家务待业为发病主,流行因素专题调查显示,饮水污染所致的餐饮业餐具食品的二次污染和密切接触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饮水污染直接引发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疫情,在外用餐和贝类食品的食用方式也是流行因素。结论及时全面发现和规范管理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流行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消毒的落实,清洁卫生水供应量的增加,食品卫生管理的加强,改厕粪便污水无害化实施,使甲型副伤寒流行和爆发流行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3.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有效的预测传染病发病率一直以来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热点。由于传染病发病率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可将其看作一个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灰色系统,采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然而灰色模型GM(1,1)的解是指数曲线,对随机性、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拟合较差,因而预测精度降低。马尔可夫预测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理论,描述的是一个随机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过程,适合于随机波动性较大的预测问题,这一点正好可以弥补灰色预测的缺陷。因此将灰色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进行组合,利用组合模型对传染病发病率进行预测可以提高单一模型预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4.
刘银梅 《贵州医药》2007,31(9):846-846
肥达反应作为一种常规诊断副伤寒的主要实验方法,临床上已普遍应用。但肥达反应要在发病1周后才能逐渐检测到抗体,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甲型副伤寒抗原酶免(ELISA)检测有较高的检出率。现将我院近4年经血培养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的28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抗原和肥达反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临床资料280例中138例为住院患者,142例为门诊患者;静脉采血时病程<1周者186例,1~2周者60例,2~3周者34例。ELISA检测试剂盒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肥达反应所用试剂由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血培养瓶自制。营养琼脂由杭州天和微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查明引起甲型副伤寒疫情流行的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疫情。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调查对70例病例及7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并选择了非暴露于同一水源的另一乡镇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别计算OR、RR与PAR%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以集中式供水为洗漱用水”、“用水冲洗水果”2项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两地水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之比(RR=3.88),PAR%为74.07%。居民使用受致病菌污染的水源是引起疫情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大农村及城郊结合部等地区的改水力度,杜绝此类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56.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肠道传染病,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迅速下降。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水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每年仍有相当的发病数,小规模爆发流行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紫云县城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潜在传染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为当地伤寒防制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大便(饮食服务人员、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凉拌食品和排污沟水等标本检测伤寒等肠道致病菌,并用个案调查表调查饮食等服务人员、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行为卫生习惯和危险因素,用Excel 2000统计分析。结果从141例饮食服务人员的大便中检出丙型副伤寒杆菌1株,检出率0.71%;17份血培养阳性愈后患者的大便分离到1株甲副。饮食等服务人员、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卫生习惯。患者中25%就诊前自购药物,66.67%未及时就诊;67.86%未住院治疗,住院者平均住院6.17d,平均用药时间为8.26d。结论患者不规范治疗所致带菌、从业人员的健康带菌是伤寒副伤寒传播流行的潜在传染源。个人不良卫生习惯是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生、传播、流行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58.
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经口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一组传染病.按其病原学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霍乱和副霍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第二类是由病毒引起的,包括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脊髓灰质炎及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等;第三类是由原虫引起的,如阿米巴痢疾和梨型鞭毛虫.  相似文献   
59.
周炳科  韦玉鸾 《广西医学》2007,29(6):917-917
2006年11月富川县某镇中学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截止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4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3~16岁,平均14.6岁.  相似文献   
60.
陶宏 《贵州医药》2007,31(12):1132-1132
伤寒副伤寒是我区的常见、多发的肠道传染病,是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2001~2003年间汇川区伤寒副伤寒处于常年流行兼局部暴发状态,在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后,2004~2006年发病显著下降,发病呈散发状态。现将2001~2006年汇川区伤寒副伤寒疫情情况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