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342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245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485篇
药学   402篇
  3篇
中国医学   3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 Orbcan 系统在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 (6 2只眼 )正视眼成人 ,分别用 Orbcan 系统与 A超进行测量比较其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球轴长。结果  Orbcan 系统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分别为 (3.5 2± 0 .2 6 ) mm、(4 .0 9± 0 .2 6 ) m m、(2 5 .5 6± 0 .85 ) m m;A超测量结果分别为 (3.4 5± 0 .36 ) mm、(3.99± 0 .36 ) mm、(2 3.72± 0 .79) mm。两者眼轴指标测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其余两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Orbcan 系统在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但在测量眼轴方面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通过对挫伤性前房积血128例临床资料分析,探索治疗的理想方法及尿激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128例采用一般处理,降眼压及散瞳,尿激酶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果 128例前房积血全部吸收,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治疗早期,止血药物、皮质类固醇、降眼压药物,特别是尿激酶适时应用可明显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诊治水平,探讨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外伤性前房积血采取双眼包扎、半卧位、交替两侧卧位,药物治疗及前房冲洗术。结果96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经治疗后,96眼中21眼出现继发性前房积血,其中15眼进行了前房冲洗术。2眼视力≤0.03,4眼视力0.04~0.1之间,11眼视力0.12~0.5之间,79眼患者视力恢复≥0.6。结论原发性前房积血要比继发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效果好,而导致视力低下原因往往有其他眼内组织损伤,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脱离等。掌握好手术时机是防止各种并发症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突然,进展迅猛而预后极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本就近年来的主要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前房穿刺,高压氧疗以及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经玻璃体视网膜中央动脉插管术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77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病例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Ⅰ级积血1~5天吸收,Ⅱ级积血4~10天吸收,Ⅲ级积血8~15天吸收.积血吸收后视力0.05以下5例,0.06~0.1 16例,0.2~0.5 24例,0.6~0.8 20例,大于1.0 12例.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愈后与挫伤时眼前后节损伤程度、积血量多少有关.早期应用止血剂,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适时行前房穿刺冲洗术可预防治疗严重并发症,利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86.
叶茂  叶青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3):172-173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1~3个月,确定浅前房眼数及程度,采用加压包扎、散瞳、抗炎、甘露醇静点。用B超及眼底镜检查发现脉络膜脱离和恶性青光眼,保守治疗无效时尽快采取前房成形术、脉络膜上腔放液术、前玻璃体切割和晶体摘除术。结果在小梁切除术105眼中,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5%。治疗后均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术中操作精细、切口对合准确,术终重建前房,术后及时处理浅前房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以利于以后工作中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方法206例(245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对其病历分析。结果术后25只眼(10.2%)发生浅前房。结果分析:引流过畅(9/25,36%),房水渗露(5/25,20%),脉络膜脱离(3/25,12%),恶性青光眼(2/25,8%),虹膜睫状体炎(1/25,4%),原因不明(5/25,20%),经对症治疗前房均可恢复。结论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应充分分析,适当治疗,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立止血对前房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例病人20只眼前房出血患者,入院后立即静脉注射立止血1kU,每天1次,连用3天。对照组20例20只眼,一般止血药物治疗。其它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60%;对照组总有效率65%,显效率25%。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立止血治疗前房出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21例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患者的观察,分析其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术中抗代谢药物使用、合并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术中应合理使用抗代谢药物,合并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提倡行青白联合术。  相似文献   
90.
林大平 《中国病案》2006,7(1):46-47
重度前房出血的病人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引起的并发症是直接影响视力,给病人带来痛苦。方法本文36例选用四物汤加味并配合点眼药水。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疗程缩短。结论四物汤加味功用是清热、凉血、止血、活血祛淤。特别适用前房凝血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