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邱先生今年39岁,私营业主,体型偏胖。生活极其不规律,近半年运动量明显减少。4个月前邱先生发现自己的体重突然减轻10公斤,觉得不太正常。自己平时运动比较少,又没有节食,体重没有理由会下降的,于是就到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3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FBG、HbAlC指标予以检测,并对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3、6个月FBG、Hb Al C指标予以检测,探究其疗效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FBG、Hb Al C、2h PG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肽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3、6个月FBG、HbAlC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诊断,对其治疗效果予以评估,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初发胃癌与残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初发胃癌与残胃癌患者64例,将初发胃癌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将残胃癌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3年和1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手术治疗后,残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对于初发胃癌患者来讲预后较差,需要在临床治疗中给高度重视,其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在治疗后进行定期跟踪回访,以保证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 ,阐明其能否诱导缺血预适应(IP)以及与QTd的关系。方法 对 1 1 8例AMI患者 ,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组 (A组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B组 ) ,并根据心绞痛次数不同将A组分为A1 、A2 、A3 3个亚组。对各组的QTd以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MVAR)、猝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QTdA组为 (5 1 6 8± 1 2 32 )ms,B组为 (6 3 1 4± 1 1 75 )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两组MVAR分别为4例 (5 97%)和 1 1例 (2 1 5 7%) ,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猝死分别为 1例 (1 4 9%)和 6例 (1 1 76 %) ,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 ;A组的 3个亚组QTd分别为A1 组 (5 9 6 0± 1 1 72 )ms、A2 组 (5 2 1 9± 1 3 4 8)ms、A3 组 (46 81± 1 2 2 7)ms,A2 与A1 比较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3 与A1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具有IP作用 ,能明显降低初发AMI的QTd,减轻心电不稳定性 ,从而减少致命性MV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DKA1组(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共42例,一组为DKA2组(发病前已确诊有糖尿病)共60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诱因、糖尿病分型特点及误诊率、治愈率、死亡率,并作出分析。结果 DKA1组起病时无明显诱因占42.8%明显高于DKA2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诱因中感染因素占38.1%;DKA 1组与DKA 2组的糖尿病类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KA 1组1型糖尿病、未分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DKA 2组,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小于DKA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 1组误诊率高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容易误诊,应加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时监测,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治疗组组的患者给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则给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表征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个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h血糖含量经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治疗组的5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5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结论:两个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两组疗效差异显著。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治疗的治疗组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采用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弧治疗的患者,由此可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甲亢性肝损害患者IL-23/Th17轴相关因子水平,探讨甲亢性肝损害与IL-23/Th17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未接受抗甲状腺治疗的初发Graves病患者,分为甲亢性肝损害组与肝功能正常组,各40例。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A、IL-17F、IL-22、IL-2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SH受体抗体(TRAb)水平,酶法检测肝功能。结果 IL-17A、IL-17F、IL-23在甲亢性肝损害组[分别为(138.04±32.66)、(117.32±31.34)、(54.92±9.59)pg/ml]与肝功能正常组[分别为(123.29±17.89)、(98.26±19.51)、(10.30±6.19)pg/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Pearson分析得出IL-17A、IL-17F、IL-23与ALT、AST呈正相关(P<0.05);IL-22与ALT、AST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Th17轴与血清ALT、AST具有相关性,此轴可能参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发糖尿病的心理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将110例初发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期间原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保持不变,研究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都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况,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 <0.05),同时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2%和87.3%,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初发糖尿病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从而提高降糖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胃肠道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9例,A组患者给予西格列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及胃肠道相关激素(胃饥饿素及胃泌素)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间血糖、血脂及体重质量指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胃饥饿素及胃泌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上述指标则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均良好,但西格列汀可显著降低患者空腹及餐后胃饥饿素,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的临床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单药治疗,研究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糖、体重指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糖、体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提升(P<0.05),血糖、体重指数改善显著(P<0.05),低血糖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针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使得患者的疗效明显提升,改善血糖水平,减轻体重,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临床借鉴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