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目的:评价消癖颗粒对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纳入8家医院478例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证患者。试验组359例服用消癖颗粒和乳核散结片模拟剂,对照组119例服用乳核散结片和消癖颗粒模拟剂。服药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临床痊愈者随访1个月。结果:消癖颗粒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整体明显于乳核散结片,在治疗乳房疼痛、触痛、乳腺质地、中医症候疗效等方面,消癖颗粒优势明显。结论:消癖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乳癖内消汤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中医外科门诊就诊的乳腺增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和A组,每组患者各40例。B组患者给予乳康舒胶囊治疗,A组患者给予乳癖内消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肿块缩小情况、内分泌水平及乳房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分级分布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分级分布情况优于治疗前和B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块均较治疗前缩小,且A组患者肿块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E_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孕酮(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E_2水平低于B组,P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max水平较治疗前上升,RI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Vmax水平高于B组,RI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癖内消汤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疗效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乳房血运、调节患者内分泌。  相似文献   
123.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损美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粉刺"、"肺风粉刺",是一种发生于面、颈、胸背部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颜面和胸、背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丘疹,或见黑头、脓疱、结节甚至囊肿,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粉渣样物,青春期多发。张芃主任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痤疮的治疗注重于临床的辨证施治,特别在治疗冲任不调型痤疮中用药独特,取得了满意疗效,笔者跟随张芃主任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4.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其患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多因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情志过激,导致肝脾两伤,冲任失调,以致气郁、痰浊、瘀血互结于乳房,遂成肿块。笔者自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采用针刺加拔罐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2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交感神经抑制荆、利尿剂等,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二联或三联,同类降压药不联合使用;辨证分型:冲任失调,二仙汤(仙茅、当归、巴戟天、仙灵脾各9g,黄柏、知母各4.5g),阳虚加枸杞、菊花;瘀血阻滞,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生地黄、川芎、当归、赤芍各10g,牛膝9g,枳壳、桔梗各6g,柴胡、甘草各3g),胸痛加青皮,脘腹疼痛加香附、乳香,肝胁胀痛加土鳖虫、郁金、大黄;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川牛膝12g,栀子、杜仲、桑寄生各10g,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各9g);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枸杞、菊花各10g,熟地黄、山药各12g,酒萸肉10g,泽泻、牡丹皮各9g,茯苓6g);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g,蔓荆子、白术、茯苓、天麻和陈皮各6g,炙甘草3g,大枣3枚,生姜片2片),痰多加桂枝、泽泻,肝阳亢盛加钩藤、赭石;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地黄15g,茯苓、山药、泽泻、山茱萸、牛膝各12g,附子10g,车前子9g,牡丹皮6g,蜂蜜30g);按摩:合谷、曲池、太冲、内关、太溪等。治疗组55例个性化健康管理:①健康教育:定期举行讲座和交流会等,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张贴海报,讲解高血压病因、症状、检查、诊断、治疗方法、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并发症;②监测随访:建立病历档案,定期询问病情、检测血压,记录每次检测结果,根据病情指导药,高龄或行动不便者上门服务;③饮食指导:低盐饮食,多食富含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钾和具有防治高血压的食物(菌类、食物的根茎、海藻类、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忌食高脂肪食物、甜食、烟酒,如肌肉、羊肉、鸡皮、熏肉、猪肝等;(④运动指导:鼓励多做有氧运动;⑤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增减;中西医结合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健康管理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73%。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管理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6.
杨鑫荣  曾理  明丽 《河南中医》2014,(9):1756-1757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乳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高频超声诊断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并与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统计。结果: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影像学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P〈0.05);液性肿块者多见于冲任失调证(P〈0.05);实性肿块者多见于肝郁痰瘀证;豹纹征者与中医辨证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分类与中医证型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7.
王奇  李涛  姜建伟  章红燕 《中医杂志》2014,(15):1314-13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乳腺癌微血管生长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9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痰瘀互结型38例、肝郁气滞型32例、冲任失调型2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中医分型及病理分级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痰瘀互结型VEGF、bF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型及冲任失调型(P0.05)。随着患者病理分级增加,Ⅱ级、Ⅲ级EGF、bF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明显高于Ⅰ级(P0.05),Ⅲ级MVD值明显高于Ⅱ级(P0.05)。结论乳腺癌微血管生成与中医分型具有一定的关系,VEGF、bFGF表达及MVD水平可作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客观化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8.
张晓琳教授对乳腺癌术后肝郁肾虚、冲任失调证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础上,采用扶正固本、调摄冲任、疏肝理气解郁、补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为治疗原则。用药独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9.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为乳癖。祖国医学认为,乳癖由肝郁气滞,湿痰凝聚,郁怒伤肝伤脾,肝失疏泄。造成冲任失调,以致肝郁气滞,郁久成结。而西医认为,本病与卵巢功能紊乱,女性激素调解失衡有关。以致造成孕激素不足,雌激素的相对或绝对过多。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过分敏感。使正常乳腺在月经周期的生理增生和复旧过程中发生紊乱而致此病。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