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03篇
  免费   3458篇
  国内免费   1422篇
耳鼻咽喉   351篇
儿科学   345篇
妇产科学   693篇
基础医学   1748篇
口腔科学   457篇
临床医学   11466篇
内科学   10345篇
皮肤病学   228篇
神经病学   1272篇
特种医学   31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2篇
外科学   2335篇
综合类   25700篇
预防医学   5371篇
眼科学   5940篇
药学   10811篇
  158篇
中国医学   9318篇
肿瘤学   827篇
  2024年   469篇
  2023年   1818篇
  2022年   1544篇
  2021年   2048篇
  2020年   2092篇
  2019年   2137篇
  2018年   1112篇
  2017年   1956篇
  2016年   2184篇
  2015年   2601篇
  2014年   4639篇
  2013年   4529篇
  2012年   5633篇
  2011年   6245篇
  2010年   5956篇
  2009年   5538篇
  2008年   5501篇
  2007年   5350篇
  2006年   5076篇
  2005年   5009篇
  2004年   3684篇
  2003年   3163篇
  2002年   2345篇
  2001年   1959篇
  2000年   1517篇
  1999年   1218篇
  1998年   939篇
  1997年   865篇
  1996年   720篇
  1995年   615篇
  1994年   462篇
  1993年   325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81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血管病变是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的关键病因。芪归药对作为自古以来的经典配伍之一,能够气血同调,发挥益气活血的功效,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文章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芪归药对的功效、相关药理研究等方面来探讨芪归药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理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一二。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为2017年8月—2018年1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1例)、中药组(21例),分别开展常规治疗、中药穴位敷贴+中药汤剂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TCSS(多伦多临床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以上评分均较常规组具鲜明优势(P<0.05);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中药组0.0%相比,未见鲜明差异(P>0.05)。结论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电针与CO_2激光灸对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缓解作用及其外周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行奥沙利铂溶液腹腔注射2 mg/kg,隔日1次,共4次。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的5%葡萄糖溶液腹腔注射。分别采用电针和CO_2激光灸双侧足三里穴对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进行相应治疗,隔日1次,共7次。检测各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和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瞬态电压感受电位锚定蛋白(TRPA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机械性痛阈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均下降(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坐骨神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髓鞘变性,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均有一定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TR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NGF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TRP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NGF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电针和CO_2激光灸均可以缓解大鼠奥沙利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坐骨神经TRPA1和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艾灸法对糖尿病DM 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糖及海马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蛋白的影响。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B组为DM模型组,造模后不行艾灸干预;C组为DM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D组为DPN模型组,造模后不行艾灸干预;E组为DPN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于造模后72 h、4周治疗结束后和8周治疗结束后空腹尾静脉采血测血糖,于4周治疗结束后和8周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化试验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DNF和N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组、D组与A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大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E组与D组比较,大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B组、D组大鼠海马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与D组比较,E组大鼠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双固一通”艾灸法不仅可以起到明显的降糖效果,还可通过影响BDNF和NT-3蛋白的产生,保护糖尿病大鼠的感觉神经元,并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旋转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始终是斜视专业较为复杂、令眼科医师即使是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也感到困难的临床问题之一。旋转性斜视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水平性或垂直性斜视直观,而且检查方法相对特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易漏诊或误诊。本文从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的旋转性斜视入手,着重对旋转性斜视的分类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临床认识和处理旋转性斜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合并脑血管病变的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 FTD)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bv FTD患者186例,根据是否存在脑血管损害分为脑血管病变组(BV组)和无脑血管病变组(NBV组),比较分析临床资料和神经心理评分。结果 BV组发病年龄和高血压发病率较NBV组更高,被诊断为路易体痴呆概率更大,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发生率更高,神经精神量表和额叶行为量表评分均较NBV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 FTD的诊断可结合临床特征及神经心理评分的差异性,避免对脑血管病变bv FTD患者的误诊。  相似文献   
60.
患者,女性,53岁,于2004年5月健康体检作B超检查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为排除包虫病到我院就诊。查包虫皮试阳性,血包虫酶标阳性,以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肝包虫病待排收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