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2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863篇
基础医学   221篇
临床医学   626篇
内科学   210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2159篇
预防医学   701篇
药学   692篇
  15篇
中国医学   168篇
肿瘤学   100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疗效从其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79年4月至1991年4月随访资料完整的182例子宫内膜癌。全组病人均经手术及术前放疗,部分病人术后放疗。经统计学X2检验分析预后。结果:总5年生存率80.2%,Ⅰ期91.9%,Ⅱ期81%,Ⅲ期56%,Ⅳ期0,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宫体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分段诊刮至关重要、放宽1期病例下术指征是提高Ⅰ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例存活率的关键,术前术后放疗是防止复发提高存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内膜癌neu基因蛋白表达的调控张玉泉曹斌融郑颂国张惜阴张泰明冯炜炜据文献报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1~3],对子宫内膜癌也有治疗作用[4,5]。...  相似文献   
103.
人子宫内膜癌裸小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观察单次剂量照射后两个人子宫内膜癌裸小鼠移植瘤的肿瘤生长延迟时间,研究两个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1材料和方法1.1肿瘤来源:两个人子宫内膜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由本院妇瘤科自建,目前已分别传至14代,命名为S-L-1和S-L-2。经染色体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04.
138例已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研究已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组织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等.方法 分析1987年1月~1996年12月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1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已绝经者93例,未绝经者45例.所有的病人都进行了分段诊刮,134例经过手术治疗.标本均进行了病理诊断,并根据1988年FIGO标准进行分期,所得资料用X~2Fisher’s exact test分析.结果 已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早期患者(IaG_1)比例明显偏低,分别占6%与32%.(P<0.001).G_2、G_3和非内胰腺癌的发生率是高的,分别是71%和51%(P<0.05).Ⅰc、Ⅱ、Ⅲ、Ⅳ期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是40%和30%(P<0.001).五年生存率:已绝经组为74.2%,未绝经组91.4%,两者比较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已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未绝经者差与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64例子宫内膜癌,16例正常子宫内膜,3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5例子宫内膜息肉中的C-erbB-2和P5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其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c-erbB-2阳性表达率在内膜癌、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内膜分别为60.9%、21.9%和18.8%.内膜息肉无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37.5%.3.l%和0.0%.癌组织与增殖症和正常内膜的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2)内膜组织中的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有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无关.(3)P53和c-erbB-2表达阳性内膜癌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上述结果表明,c-erbB-2和P53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6.
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为69.1%(29/42),显著低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100%,8/8)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9%,20/22)中的阳性率(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升高及肿瘤浸润深度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为69.1%(29/42),显著低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100%,8/8)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9%,20/22)中的阳性率(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升高及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P16蛋白阳性率逐渐降低(P<0.01)。PCNA标记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浸润无关。P16蛋白阳性者的PCNA指数低于P16蛋白阴性者(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其早期诊断的手段。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占同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38.1%,不规则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其次是阴道排液增多。不孕病人及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长期受无孕激素桔抗的雌激素刺激是本病的高危因素。结论诊断性刮宫及超声波探查对诊断及分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ras、HER-2/neu癌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23例正常子宫内膜、44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10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as、HER-2/neu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即存在ras基因的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率为20%,子宫内膜癌ras的过度表达率为18.4%,且ras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及患者的生存率无关,说明ras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癌形成的早期有关。子宫内膜癌中HER-2/neu的过度表达率为27.2%,HER-2/neu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无关,与分级及患者的预后有关,存在HER-2/neu过度表达者的生存率低于无过度表达者,前者的5年生存率为54.8%,后者为79.6%,结果提示HER-2/neu的过度表达是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米非司酮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米非司酮在临床常用的催经止孕药物,近年来其抗肿瘤活性逐步引起重视,本文综述米司酮在子宫肌瘤、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同膜癌和卵巢癌和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表明其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是很有前途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