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86篇
  免费   7285篇
  国内免费   8013篇
耳鼻咽喉   764篇
儿科学   1885篇
妇产科学   1168篇
基础医学   8098篇
口腔科学   2901篇
临床医学   20159篇
内科学   16625篇
皮肤病学   884篇
神经病学   3001篇
特种医学   3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4篇
外科学   6645篇
综合类   41453篇
预防医学   8458篇
眼科学   2290篇
药学   18326篇
  162篇
中国医学   11734篇
肿瘤学   4815篇
  2024年   755篇
  2023年   2746篇
  2022年   2318篇
  2021年   3085篇
  2020年   2900篇
  2019年   3265篇
  2018年   1660篇
  2017年   2760篇
  2016年   3184篇
  2015年   3616篇
  2014年   5263篇
  2013年   5455篇
  2012年   7504篇
  2011年   8677篇
  2010年   8235篇
  2009年   8514篇
  2008年   9492篇
  2007年   8931篇
  2006年   8568篇
  2005年   8904篇
  2004年   7608篇
  2003年   6584篇
  2002年   5710篇
  2001年   4943篇
  2000年   3911篇
  1999年   3424篇
  1998年   2916篇
  1997年   2245篇
  1996年   2002篇
  1995年   1772篇
  1994年   1324篇
  1993年   938篇
  1992年   752篇
  1991年   744篇
  1990年   591篇
  1989年   591篇
  1988年   272篇
  1987年   168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栓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肾皮质内皮素(EF)-1、血栓素(TX)A2、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抗凝血酶(AT-Ⅲ)水平。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VEGF、内皮素、NO、NOS、TXA2、LP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EF-I和AT-Ⅲ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治疗14 d后,血清VEGF、内皮素、NO、NOS、TXA2、L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EF-I和AT-Ⅲ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3.
刘薇  高军 《中国疗养医学》2015,24(2):197-198
<正>1病例资料1.1病例1患者,女,41岁。患者左侧鼻翼"迎香"穴处起粟粒样脓头7 d,周围红肿疼痛,挤压后,红肿蔓延扩散,伴高热寒战、头痛、烦躁不安、目赤、口干苦、大便4 d未解,故来我处求治。检查:体温38.8℃,神志清醒,面部疔疮如粟米大小,疮顶有脓头、周围皮肤色紫黯,肿势波及头面、鼻部,左侧颌部、颈部浅淋巴结均轻度肿大,舌红、苔黄厚,脉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2×109/L,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复宫宁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黄石市爱康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8例EM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0.15 mg/d)联合醋酸曲普瑞林(8 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宫宁制剂治疗,每日0.5 g/kg,治疗时间为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血清VEGF、MCP-1、RANTES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9%(62/64)比81.3%(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盆腔体症评分、总阳性体征评分、总主观体征评分为(1.0±0.4)分、(1.5±0.3)分、(2.4±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3)分、(2.2±0.4)分、(4.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EGF、MCP-1、RANTES水平分别为(112±32)ng/L、(12±5)ng/L、(142±2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38)ng/L、(25±6)ng/L、(184±2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宫宁制剂能有效抑制EMT患者VEGF、MCP-1、RANTES分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以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的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分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新的RA分类标准中被认为是鉴定RA时较好的血清学指标,而对于诊断RA,临床仍需特异性及敏感性更高的血清标志物。该文对近年来出现的各种RA诊断指标进行总结比对。  相似文献   
46.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置OSAHS组(n=40)和健康对照组(n=40),测定并比较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血清ACE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分析ACE水平与患者病情变化、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OSAHS患者在体重、BMI指数、颈围、腰围、AHI、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和血清ACE方面高于健康人(P体重=0.002,P颈围=0.024,P腰围=0.038,PBMI=0.019,PAHI=0.001,P收缩压=0.001,P舒张压=0.001,PTC=0.017,PLDL-C=0.010,PACE=0.039),在LSa O2上低于健康人(PLSa O2=0.001)。OSAHS患者的收缩压、TC、ACE在轻中度和中重度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收缩压=0.018、0.043,PTC=0.045、0.034,PACE=0.030、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OSAHS患者中血清ACE与收缩压和TC均呈正相关(r=0.35,P=0.017;r=0.28,P=0.044)。结论 OSAHS患者血清ACE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并与血压和血脂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48.
<正>患者,男,41岁,因咳嗽、胸闷伴痰血1月余于2012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体温、血压未见异常;心界扩大,心音略低。胸部CT:(1)右心房内占位;(2)心包及左侧胸腔积液伴左下肺部分不张;(3)右上肺大泡伴双肺斑点片状模糊影(图1A)。心脏超声提示:(1)心包积液;(2)右房内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8 mm×37 mm,其游离缘可见多条飘带样回声随血液摆动,其中最长者约30mm,舒张期可达三尖瓣口)。腹部B型超声、头颅CT均未见明显病变,拟诊为"心房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患者胸部CT提示有双肺有斑点片状模糊影,考虑为转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脑出血SD大鼠脑水肿及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小檗碱治疗组。采用注射未凝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小檗碱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腹腔注射小檗碱溶液40 mg/kg,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1脑出血组及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2脑出血后,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并于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同一时间点,小檗碱治疗组大鼠HIF-1α、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64,P<0.01)。3脑组织含水量呈进行性增加且于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同一时间点,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小檗碱可以显著减少脑出血后脑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血肿周围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促进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