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679篇
  免费   8454篇
  国内免费   2810篇
耳鼻咽喉   2275篇
儿科学   20570篇
妇产科学   2273篇
基础医学   4068篇
口腔科学   1342篇
临床医学   19225篇
内科学   4691篇
皮肤病学   1073篇
神经病学   2259篇
特种医学   29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3篇
外科学   5678篇
综合类   46632篇
预防医学   31839篇
眼科学   2279篇
药学   18716篇
  153篇
中国医学   12784篇
肿瘤学   1009篇
  2024年   974篇
  2023年   3705篇
  2022年   3481篇
  2021年   4257篇
  2020年   3760篇
  2019年   3696篇
  2018年   1938篇
  2017年   3112篇
  2016年   3596篇
  2015年   3889篇
  2014年   6896篇
  2013年   7245篇
  2012年   8924篇
  2011年   9463篇
  2010年   8692篇
  2009年   7973篇
  2008年   8620篇
  2007年   7761篇
  2006年   7120篇
  2005年   7094篇
  2004年   6690篇
  2003年   6380篇
  2002年   7588篇
  2001年   7738篇
  2000年   6046篇
  1999年   5327篇
  1998年   4994篇
  1997年   4767篇
  1996年   4323篇
  1995年   3466篇
  1994年   2661篇
  1993年   1977篇
  1992年   1721篇
  1991年   1471篇
  1990年   1214篇
  1989年   1056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2.
摘 要目的:比较闭合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 门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组和切 开组,闭合组 21 例给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 20 例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 结果:闭合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5.24 % 与切开组的 90.00 %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 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无发生术后感染病例,切开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髓炎 1 例,经伤口清创、静脉抗感染等治疗后骨折愈合, 但术后随访 28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仍差,伸直受限约 20 °,屈曲受限约 10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鱼尾状畸形。 结论: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与切开复位相同, 同时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总结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5例均为女童,年龄7个月~4岁。肿瘤左侧3例,右侧2例;肿瘤直径4.5~8.5 cm。结果5例患儿术后病理确诊为肾上腺皮质癌,本组患儿均为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达到完整肉眼切除瘤体4例,与周围组织、血管黏连重,有肿瘤包膜破溃1例;本组患儿术后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5例患儿均未接受术前化疗;1例术后行米托坦治疗,3例仅观察随访,1例患儿术后失访。结论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的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完整的肿瘤切除可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兴化市城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漏种、补种情况,提高我市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方法 按照《兴化市2015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收集2013~2015年预防接种证查验报表及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兴化市城区托幼机构及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00%;持证率99.11%.2013~2015年补种前全程接种率分别是87.98%、88.75%、92.18%,呈逐年上升的态势,3年平均全程接种率89.70%,其中幼儿园占90.78%,小学占8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种免疫规划疫苗中,托幼机构漏种率最高的是A+C群流脑疫苗,最低的是乙肝、卡介苗;小学漏种率最高的是白破疫苗,最低的是乙肝、卡介苗.结论 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疫苗接种率,促进计划免疫工作,预防相关传染病.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浓度的变化,探讨IL-23/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s 17,Th17)轴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4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期、急性缓解期(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42天)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IL-23浓度变化。结果①急性期、急性缓解期IL-17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急性期、急性缓解期血清中 IL-23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17、IL-23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吸入性糖皮性质激素对IL-17、IL-23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6.
刘利 《地方病通报》2022,37(1):86-88+95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分别在焦作市选择1~2个城区和1个郊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共25所学校,对幼儿园5.5~6.5岁儿童和不同学段学生开展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以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近视率。结果 共调查22 257人,总体近视率62.13%,2018—2020年近视率先降后升;女生近视率(65.71%)高于男生(5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55,P<0.05),城区近视率(64.37%)高于郊县(5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26,P<0.05);近视率和中、高度近视率均随学段升高而升高,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近视率分别达21.45%,46.71%,80.43%和88.21%,高中阶段中高度近视率分别达41.40%和20.16%。结论焦作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患病形势不容乐观,近视发展呈低龄化,中高度近视率较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干预,采取减...  相似文献   
67.
我国小儿骨科源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在欧美国家接受过现代骨科学教育的中国骨科奠基人孟继懋、叶衍庆、方先之等学者们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组建了骨科为主的医院或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伤骨科研究所、天津骨科医院等,专门诊治骨科患者并进行教学和科研培训,早期主要治疗骨髓炎、骨结核、骨折等疾病[1]。1954 年天津骨科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小儿骨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独立建制的科室。  相似文献   
68.
患儿母亲产前及产后抑郁症表现,剖宫产,非母乳喂养,生后第一年连续应用抗生素3d以上,生后2年呼吸道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等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展。吸入治疗是儿童哮喘治疗的基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的首选药物,茶碱药物不应用于哮喘急性期的治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及H1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防治哮喘的辅助用药,盐酸苄达明有可能应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维生素D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无益。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3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置钉准确性、矫形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其中男童47例,女童36例,平均手术年龄5.98 (1.5~13)岁。行半椎体切除术40例,Ponte截骨术31例,经椎弓根截骨术8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随访时间24~35个月。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0.92±16.74) min (201.51±27.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8,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340.23±89.52) mL vs.(392.64±100.41) mL]及术中透视次数(4.36±0.89 6.05±1.28)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93.55%vs 79.91%)(X^2=218.00,P<0.05),平均置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4±1.05) min vs.(8.35±2.2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两组患儿矫形率无明显差异(t=-1.135,P=0.272)。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胸膜损伤、硬膜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模型能清晰、直观显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脊柱结构及形态,为制定手术计划及手术置钉提供帮助,从而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