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67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123篇
药学   152篇
  6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体温保护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偏移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保温组(T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20例。保温组患者在术前10 min至手术结束24 h给予强制充气加温毯加温;对照组只垫充气毯不充气加温。记录诱导前(T0)、术后2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体温;拔管后2 h内寒颤发生率;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检测各时间点IFN-γ和IL-4含量。以IFN-γ/IL-4评估Th1/Th2亚群偏移情况。结果:T组在T2、T3时点IFN-γ/IL-4明显大于CON组(P<0.05);T组术后苏醒质量高于CON组(P<0.05)。结论:围术期体温保护可以减缓宫颈癌根治术患者Th细胞向Th2偏移且提高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台州医院行脑出血手术麻醉的300例患者相关资料,其中118例发生低体温,182例为正常体温,针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合并基础病、输液量等,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 低体温的发生率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ASA分级、合并基础疾病、输液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ASA分级、合并基础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是引起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ASA分级、合并基础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有关,为临床研究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因素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室多模式保温护理对预防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效果。方法将行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常规组于手术室采取常规保温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1)、全麻后10 min(T2)、持续冲洗30 min(T3)、停止冲洗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核心体温。统计围术期低体温、一过性低血压、寒战、膀胱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T1时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T5时的核心体温与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T2、T3、T4、T5时核心体温均低于观察组,且与T 1时比较波动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低体温、寒战、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加强手术室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能有效维持术中患者核心体温的平稳,规避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4.
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颖 《护理研究》2008,22(16):1413-1415
针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归纳了形成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并对预防手术中低体温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了重点综述.  相似文献   
45.
<正>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核心体温在36.537.5℃[1]。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核心体温<36℃以下即为低体温,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可达50%37.5℃[1]。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核心体温<36℃以下即为低体温,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可达50%70%[2],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可影响肾脏功能、凝血功能、药物代谢和心肌收缩率,术后并发症出现机会增加,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等,对手术患者危害较大。所以,应注意手术期间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工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获得预期效果。1影响因素1.1环境温度因素:一般情况下,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270%[2],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可影响肾脏功能、凝血功能、药物代谢和心肌收缩率,术后并发症出现机会增加,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等,对手术患者危害较大。所以,应注意手术期间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工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获得预期效果。1影响因素1.1环境温度因素:一般情况下,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224℃,这可为  相似文献   
46.
王伟 《妇幼护理》2023,3(7):1516-1518
术中低体温是指患者手术中核心体温低于 36℃,术中体温过低可导致术中出血、麻醉苏醒延迟、伤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 发生,对病情危重患者、体质较弱患者可能造成严重程度不同的集体损害,危及生命安全。术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缓解交 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局部不适,减少术中应激,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临床治疗效率。因此,分析手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并 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本文总结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术中低体温危害,以及预防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为临床护 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邓玉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37-139
目的 探讨复合保温措施防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的作用,为建立围术期患者有效的保温模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初产妇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在手术恒温床上施行剖宫产术并采取常规保温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调整手术室温度,静脉输注液、冲洗液和纱布预温,使用强制充气加温毯以及减少身体裸露面积等的复合保温措施;监测产妇入室至手术结束的口腔温度和寒战状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对照组产妇手术20 min、手术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低于入室时(P<0.01),观察组产妇手术20 min、手术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分别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51.6% vs 3.4%,P<0.01);两组产妇均未发生3、4级寒战,对照组的1、2级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22.6%vs 3.4%,P<0.01).结论 复合保温措施能有效维持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正>俗话说:年纪不饶人。的确,人体这部"机器"经过几十年的"运转",各个"部件"逐渐老化,于是一些疾病便开始向老年人挑战,它们与老人家"相约黄昏后"。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就写了一首《老态诗》,诗曰:"老态年来日日添,黑花飞眼雪生髯。扶衰每借过眉杖,食肉先寻剔齿签。右臂拘挛巾不裹,中肠惨戚泪常淹。移床独坐南窗下,畏冷思亲爱日檐。"这首诗记叙了多种常见的老年病:飞蚊症、驼背(脊柱后凸)、食物嵌塞症、肩周炎、溢泪症、老年低体温症等。全诗自我调侃,幽默风趣。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异常对发生压疮风险的影响,为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择期结直肠手术老年患者325例,对患者围手术期体温进行监测,按体温差异分为术中低体温组,术中正常体温组,术后低体温组,术后高体温组,术后正常体温组,比较各组术前、术后3dBarden评分,出院前记录压疮发生例数。分析各组Barden评分差异及压疮发生率差异。结果术中低体温组术后3dBarden低于正常体温组,压疮发生率高于正常体温组。术后低体温组术及术后高体温组术后3dBarden评分低于正常体温组,压疮发生率高于正常体温组。结论术中及术后低体温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围手术期应采取合适护理措施,预防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