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67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123篇
药学   152篇
  6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据有关方面考证,50万年以前,地球上的人口还不到1000万。当时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超过10岁。后来,人类懂得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加之火的应用,冶炼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加,寿命延长。在石器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到了20岁;青铜器时代为21.5岁。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又有了明显的增长。18世纪达到28.5岁,19世纪延长到40岁。近40多年来,由于营养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几乎又延长了30岁。2008年,世界平均预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总结成人危重低体温患者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根据证据的“6S”模型,从“证据金字塔”上层开始检索国内外有关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证据资源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内容提取。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意见,3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共提取出涉及体温监测(3条证据)、复温目标(2条证据)、复温措施选择(5条证据)、复温风险管理(7条证据)、复温并发症监测(5条证据)的22条证据,证据等级1~5级。结论 本研究从5个维度汇总了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本研究汇总的证据来源多为国外研究,建议研究者在使用本次汇总的证据时,要充分评估每条证据在临床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并评估证据在临床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以确保证据在临床的顺利应用。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观察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暖措施,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暖。监测两组病人全身麻醉前、全身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术毕食管温度,观察病人术中低体温(<36℃)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后30 min、60min、90 min、120 min、术毕食管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保持腹部手术病人术中体温稳定、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入手术室时、入室后30 min、术中、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 h的肛温差异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入手术室时、入室后30 min、术中、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 h肛温的变化较稳定(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 h的肛温较术前、入手术室时、入室后30 min时的低(P<0.05或0.01);对照组患者入室后30 min、术中、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 h的肛温较同期观察组的低(P<0.01);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寒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22.2%vs 88.9%,P<0.01),且寒战的程度亦较对照组的轻(P<0.01)。结论: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加强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术中采用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降低手术风险。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保温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复苏情况及凝血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6.67%、寒战发生率6.67%,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33.33%、寒战发生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PT、TT、APTT和FIB指标检测结果与手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手术前比较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温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促进麻醉复苏,提高苏醒质量,保护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 研究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集束化护理。评估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生活质量量表(COH-QOL-OQ)总评分、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病耻感评分、癌症疲乏量表(CF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30 min后、手术60 min后、手术结束时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COH-QOL-OQ总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COH-QOL-OQ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CPSS、病耻感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CPSS、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CFS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CF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最佳保温方法。方法选择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1组、S2组和C组各40例。S1组采用加温系统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S2组采用加温毯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C组采用常规盖棉被保暖。观察三组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恢复时间、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三组不同时间体温和心率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均P0.05,交互效应均P0.05。三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1组各项指标更优。结论对非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儿在麻醉恢复室实施加温系统主动保温,可以降低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