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14篇
  免费   1471篇
  国内免费   1086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208篇
妇产科学   176篇
基础医学   1797篇
口腔科学   311篇
临床医学   5094篇
内科学   2764篇
皮肤病学   135篇
神经病学   232篇
特种医学   9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856篇
综合类   8800篇
预防医学   4296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3476篇
  34篇
中国医学   2372篇
肿瘤学   785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77篇
  2022年   571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677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656篇
  2016年   743篇
  2015年   906篇
  2014年   1460篇
  2013年   1485篇
  2012年   1962篇
  2011年   2220篇
  2010年   1948篇
  2009年   1906篇
  2008年   2448篇
  2007年   2015篇
  2006年   1664篇
  2005年   1797篇
  2004年   1327篇
  2003年   1162篇
  2002年   914篇
  2001年   722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门桐林  李雪  袁秀敏  张璐 《癌症进展》2020,(6):563-566,613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NSCLC患者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种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03±1.92)和(4.95±1.09),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1.72±0.81)和(1.25±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1和PD-L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NSCLC的免疫逃逸过程,对其逃逸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35-138+封三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纤维化临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纤维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弹性模量值及肝穿刺活检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LN、PⅢPN-P、CL-Ⅳ水平及杨氏弹性模量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LN、PⅢPN-P、CL-Ⅳ水平及杨氏弹性模量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肝穿刺活检结果均有好转,尤其是汇管区、肝小叶内炎症及肝纤维化改善明显。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肝脏硬度定量检测的无创性技术,可用于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乙型肝炎免疫水平,评价免疫规划的有效性,为疾病预测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武汉市硚口区和江夏区各抽取480人,共采集960名监测对象的血清,采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人群8个年龄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 2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72. 19%;城乡、性别人群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 218,P 0. 01),职业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 055,P 0. 05),文化程度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18,P 0. 05);城乡、性别、职业组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组HBsAb阳性率差异不大,阳性率在67. 79%~76. 19%之间,年龄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 596,P 0. 01)。结论武汉市健康人群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调查结果;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重要常规免疫管理措施,今后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提高24h内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病死率居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的第3位[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三部曲: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CC,是严重影响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和经济的重大疾病,全球约有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这也是HCC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2]。乙型肝炎患者常常需要检查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定期监测HBV复制情况,并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缓患者病情的进展。然而,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不同产地、不同收集企业、不同储藏时间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为生当归土炒当归酒当归;在不同产地的当归中以甘肃岷县地区所含的大肠埃希菌的数量最少;与零售企业相比,生产销售企业的当归和酒当归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较少;不同储藏时间对当归和酒当归中大肠埃希菌数量有一定影响,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也在增加。对部分代表性样品进行平板计数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比较时发现,平板计数法结果多呈阴性,荧光定量PCR结果均呈阳性。结论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灵敏度、可靠性以及报告周期均优于平板计数法,可为当归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统计学符号一律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符号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s,(3)标准误用sx,(4)t检验用t,(5)F检验用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P。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特点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可疑或确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背景:Parkin基因(PRKN)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帕金森病(EOPD)。目的:探讨EOPD白人家族PRKN突变的表现和基因型-表型关系。设计:对EOPD家族的3代20例成员进行基因分析,该家族有4例患者。应用直接基因组DNA测序、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及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以确定PRKN突变。结果:4例早发患者(年龄30—38岁)被确定有PRKN复合杂合突变(T240M和EX5_6缺失),虽然PRKN的杂合T240M和纯合EX5_6缺失突变已有描述,但是据悉,本文为上述复合杂合突变的首次报道。患者的表型为典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EOPD的表现,其特征是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相对缓慢的进展和运动障碍。所有杂合突变的基因携带者(T240M或EX5_6缺失)和1例56岁的复合杂合突变女性携带者(T240M和EX5_6缺失)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结论:研究发现,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T240M和EX5_6缺失)导致一个大的白人家族中4例成员发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EOPD。另外1例成员具有相同的突变,比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大10岁,并且无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的外显率对遗传咨询具有暗示作用,并且提示复杂的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在PRKN相关E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