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2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4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2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39篇
内科学   110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2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820篇
综合类   2746篇
预防医学   82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560篇
  16篇
中国医学   97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708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浙江大学数学系36岁的博导何勇,在他一生最黄金季节而逝,让人扼腕叹息。发人深思,因此…… 在人的一生中,40-50岁应当是 一个比较辉煌的阶段,不少人 事业有成,生活安定,子女长成。但 人到中年,尤其是中年精英,面对事 业、家庭、生活的巨大压力。他们中 的一些人由于没有处理好工作、家 庭、健康等的关系,不幸得重病或早 卒的比例较其他人为多。不少中年精 英不幸早卒,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3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医疗过程尤为关注,2002年4月国务院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试行是社会迈向法制化的体现,我院通过组织全院人员认真学习,从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严格落实诊疗护理操作常规,合理收费方面入手,科室不定期进行《条例》内  相似文献   
3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故积极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报道用β乐克结合硝酸酯类扩冠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较好地缓解心绞痛症状。现将我院白2003年1月-2004年6月问共收治不稳定心绞痛66例采用β乐克结合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4.
儿童的营养状况好与坏首先反映在他的身高、体重上.所以,我们对辖区内所有体弱儿进行了身高体重及血色素的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每年定期进行测查,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有效、安全的干预措施,总结出稳定的工作常规.  相似文献   
35.
目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主张早期开始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我们自2003年3月~2003年6月对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环节。内皮细胞受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内皮损伤的持续存在促使不稳定斑块形成、破裂以及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出现心肌缺血。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了内皮的损伤,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充分认识血管内皮损伤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关系,采取有效药物保护血管内皮,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GSS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9月 ,对 2 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 ,男 9例 ,女 16例 ,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 ,随访 6~ 18个月 (平均 15 7个月 )。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 4 48分的 2 5例患者 ,随访时 14 5分 (P <0 0 1) ,术后 14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GSS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 10 0 % ,融合节段稳定 ,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 96 0 %。结论 :后路运用GSS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不稳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如处理不当,将引起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自1994年10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国人正常膝关节与髌骨不稳膝关节的髌腱长度,探讨国人髌腱长度的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43例髌骨不稳患者共49膝(男15例,女28例,6例为双侧髌骨不稳);平均年龄21.4岁(18~28岁);平均身高163(155~173)cm。正常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共50膝(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龄24.2岁(18~35岁);平均身高165(154~177)cm。在屈膝30°X线侧位片上测量髌腱长度、胫骨结节至胫骨平台的距离、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髌骨不稳组髌腱长度为(53.3±2.7)mm,对照组为(47.3 3.3)mm,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Insall-Salvati指数在髌骨不稳组(1.33±0.17)和对照组(1.06±0.14)也具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在髌骨不稳组为(27.8±3.6)mm,对照组为(28.9±4.1)mm,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髌腱长度过长是髌骨不稳的重要特点之一。联合测量髌腱长度和Insall-Salvati指数有助于髌骨不稳的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5例随访12~82个月(平均36.2个月),优良率81.5%.并发症主要为髋内翻畸形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3例和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2例.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以及患的全身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内固定,主要选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和动力性髋部钉(DHS),外固定架和多枚钉固定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