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通过对31例下颌前突综合征患者进行X线头影计算机辅助测量,得出如下特征:(1)上领发育不足,面中部凹陷或扁平。(2)下颌骨向前下方过度生长,Angle分类为Ⅲ型,面下1/3前突,前牙反合或开合。(3)下颌过陡,面部垂直高度变长。(4)下颌切牙呈代偿性内倾。(5)下唇高变长。认为X线头影测量是以数量化方法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microRNA?595( miR?595)在生长期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下颌骨生长的关系。方法:选取骨性下颌前突患者83例(替牙列23例,早期恒牙列60例)及正常对照92例(替牙列24例,早期恒牙列68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样本血清中miR?595的表达情况,通过Target Scan软件预测它可能的靶基因,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下颌前突组miR?595的表达量下调,与下颌骨的生长量呈负相关,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miR?595可能通过靶基因对下颌骨生长起负调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朱成男 《中国保健》2009,(19):951-951
1病例资料 孪生姐妹,女,9岁,同患下颌前突,上颌前牙拥挤,特来我院门诊就诊。病史:生长发育良好,否认全身系统性疾病。婴儿期喂养方式为姐姐是母乳喂养,妹妹是人工喂养,否认不良习惯等病史。家族史:父亲和孪生姐妹有类似的面型和咬合,母亲无类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4.
下颌前突一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Ⅲ1)女,13岁。因下面部前突就诊。 口腔检查:恒牙期,6+6/6+6完全近中,7+7/7+7 1萌,6+6/7+7全牙弓反合,反覆盖5mm,反覆合3mm,spess曲线曲度7mm;2+3/3+5无合接触,上下中线尚对齐;上牙弓后端相对下牙弓后端略显狭窄;下颌前突,且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位置;面部呈凹面型。有口呼吸习惯。既往有颞颌关节弹响史。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骨性下颌前突畸形联合治疗后其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行正畸与外科联合治疗后,通过X线头影测量方法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 仅下齿槽座点与下唇沟点在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在垂直方向的分量之间无相关性,其余各组软硬组织对应点的变化量之间均有相关性,其中在前后方向上,软硬组织对应点(除上齿槽座点与上唇沟之间)之间均呈高度相关性。结论 骨性下颌前突畸形经联合治疗后,其颌面部软硬组织对应点的变化量是基本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在前后方向上比垂直方面上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11例,严重出血1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4例。结论: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骨折、感染和复发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必须根据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97.
祁佐良 《家庭医学》2013,(10):22-23
小编的话颅颌面外科是由法国著名整形外科教授Paul Tessier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通过特殊的截骨和植骨方法将颅颌面骨分块移动;并按整形原则重新组合和固定,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矫正各种严重的颅颌面畸形的目的。颅颌面外科主要的治疗对象是各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总结12例利用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SRO)治疗下颌前突中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和方法。方法:SSRO技术治疗下颌前突牙颌面畸形12例。结果:12例患者的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整形效果满意。1例患者术后下唇有麻木感,半年内恢复,随诊半年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SSRO是目前矫正下颌前突畸形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不但使患者面形得到了改善,而且更近完美地恢复了咬牙合关系,使咀嚼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
下颌前突畸形手术矫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前突畸形(mandibular protrusion deformity,MPD)是最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早在17781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he,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颌关系的错乱,前牙反he或伴开he,后牙呈安氏Ⅲ类错he关系,颜面下1/3的突出是其显著特征。真性(或称骨性)下颌前突畸形必定是下颌相对颅底的位置关系较正常者向前突出,而不能仅仅依靠对颌关系的判断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