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68篇
  免费   1482篇
  国内免费   651篇
耳鼻咽喉   362篇
儿科学   270篇
妇产科学   148篇
基础医学   1384篇
口腔科学   561篇
临床医学   5449篇
内科学   1893篇
皮肤病学   244篇
神经病学   591篇
特种医学   14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362篇
综合类   12090篇
预防医学   2317篇
眼科学   1451篇
药学   4583篇
  102篇
中国医学   4226篇
肿瘤学   743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890篇
  2022年   769篇
  2021年   900篇
  2020年   936篇
  2019年   816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676篇
  2016年   812篇
  2015年   1058篇
  2014年   1950篇
  2013年   2037篇
  2012年   2577篇
  2011年   2729篇
  2010年   2475篇
  2009年   2420篇
  2008年   2930篇
  2007年   2591篇
  2006年   2608篇
  2005年   2606篇
  2004年   1740篇
  2003年   1608篇
  2002年   1323篇
  2001年   1124篇
  2000年   885篇
  1999年   766篇
  1998年   588篇
  1997年   549篇
  1996年   500篇
  1995年   407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1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方法分为两大类,即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38例,占34%,非手术74例,占66%。共有并发症6例,占5.4%。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相当重要,必须针对具体病例具体分析,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不失时机地选择手术治疗,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Gar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改良外侧入路,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Gar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结果:随访4~16个月,3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外髁克氏针顶穿皮肤致皮肤浅表感染,经换药至拔针后愈合。无骨髓炎发生,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1周摄X片复查,27例骨折复位良好,3例轻度旋转移位。术后6~9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肘关节活动好,3例轻度内翻畸形,但小于5°。结论:改良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Gar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显露充分、损伤小、操作简单、骨折易达到解剖复位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因其腹部皮下注射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凝作用、注射按压方法不当、同时应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的协同作用以及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等因素。极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皮下血肿,局部疼痛,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4.
经肘外侧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勇  蒋赛 《临床骨科杂志》2007,10(4):376-376
199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采用肘外侧纵形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m型肱骨髁上骨折96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皮下埋植避孕月经失调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将皮下埋植后引起副反应而自愿到门诊就诊的妇女253人设为观察组,在有阴道出血时空腹顿服米非司酮50mg,28d服一次,共3次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用药一个疗程后治愈105例,占41.5%,有效77例,占30.4%,无效71例,占28.1%,总有效率为71.9%,与皮下埋植的存放率69.75%相符,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有一定的可比性。结论: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PR)有极强的亲和力,可以竞争性地抑制孕激素作用,因此米非司酮达到了治疗皮下埋植副反应的效果;米非司酮长期应用可以提高局部的雄激素活性,从而间接提高了局部雌激素水平,抑制了单纯孕激素作用。米非司酮治疗皮下埋植副反应简便、有效,更没有雌激素治疗产生的胃肠道反应,容易被育龄妇女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21岁,因右髋部疼痛5个月、加重2周入院。查体:T:36.6℃,右髋部压痛,双下肢肌力Ⅳ-,无感觉及运动异常,腹股沟区及臀部未触及肿块。辅助检查抗Sm抗体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皆正常。X线平片示右髋臼及右股骨上段多发透亮区,右髋关节间隙窄。右髋关节MRI及增强扫描示:右侧髋关节异常信号,累及髂骨及股骨上段,结合MRI平扫以及病史特点,考虑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行手术治疗,术中打开关节囊,见有血性关节液流出,吸除后于关节囊内滑膜组织见较多淡黄色结节样病灶,予以完全切除。术中切除物病检报告示:镜…  相似文献   
87.
患者女,56岁,农民,因左上腹部持续性钝痛2个月,解暗红色便3天于2004年6月12日入院。查体:T37.4℃,P96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略膨隆,腹壁无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88.
耳郭为头颅两侧对称突出的器官,易受烧伤、人或动物咬伤及挤压伤等多种创伤而导致耳郭部分缺损畸形,直接破坏头面的整体美观,也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患者要求修复的意愿极其强烈。笔者在缺损侧耳后上颈部设计皮管,对47例创伤性耳轮及耳垂部分缺损进修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胸椎棘突后缘置于台面中心线5cm处,近台面侧上肢高举,枕于头下,并向上牵拉,对侧下肢垂放于一侧,向下牵拉,使两侧肱骨头,位置尽力错开,胶片上缘包括颈6椎体下缘包括胸4椎体。  相似文献   
90.
在门诊静脉采血操作后,我们常发现部分患者采血区出现大片皮下淤血,现将其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35.8岁。本组均属正常查体,既往无出血性疾病,无服用凝血药物史,无出血倾向,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