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8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86篇
内科学   58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262篇
预防医学   232篇
药学   1287篇
  25篇
中国医学   22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某院行急诊PCI的12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了32例患者作为急诊PCI组;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某院行急诊PCI+替罗非班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了30例患者作为急诊PCI加替罗非班治疗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急诊PCI加替罗非班治疗组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于急诊PCI组(P0.05);急诊PCI加替罗非班治疗组院内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急诊PCI组(P0.05);急诊PCI加替罗非班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短于急诊PCI组(P0.05)。结论:皮冠脉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使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2.
汪亚芸  陈曼华 《山东医药》2011,51(48):96-97
目的研究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10年5月住院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例,其中实验组54例,对照组56例。实验组患者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同时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静脉输注;对照组患者则单用低分子肝素8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8d内全因死亡、顽固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下降(P〈0.05),而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中度出血两组问无差异;但实验组轻度出血15例(27.8%),对照组6例(10.7%),P〈0.05。血小板计数在对照组中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用药前相比稍有下降(P〈0.05),但数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年龄≥60岁且符合ACS的诊断标准并且实施了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名,在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前给予患者替罗非班10μg·kg-1静脉注射3min,植入支架后予以0.10μg/(kg·min)持续泵入36小时,对照组39名则不使用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14d内寒战、轻微发热、头疼、恶心、局部出血、严重心绞痛发生等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显著减少和血小板聚集率极度下降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寒战、轻微发热、头疼、恶心、局部出血等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显著减少和血小板聚集率极度下降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没有差别,而严重心绞痛的发生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ACS患者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58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58例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常规按ACS处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与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两组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阿托伐他汀钙前、用药后1周、4周、12周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用药前上述检测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12周后LDL-C、TC、hs-CRP下降(P〈0.05);治疗组4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CK-MB用药1周后治疗组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联合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刘晓 《临床医学》2018,(9):111-11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传统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 33%,高于对照组的6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 67%)高于观察组(3. 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可大力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开始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78例老年 STEMI 患者,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按急性心梗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替罗非班对患者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30 d和60 d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情况。结果术后两组 TTIMI3级血流分级、术后30 d和60 dMACE发生率(主要是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出血并发症无差别。(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PCI手术前后的 TIMI 血流,有利于改善急性心梗缺血心肌的供血,同时未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科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153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3组,每组51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半量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半量盐酸替罗非班;全量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全量盐酸替罗非班。统计三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全量组的出血发生率(27.45%)显著高于对照组(3.92%)和半量组(5.88%);全量组发生率(9.8%)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能够有效抗凝、抗血栓形成,使用半量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时经血栓抽吸后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2组,比较2组TIMI血流、TMPG分级、心功能的改变、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及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事件及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栓抽吸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9.
张艳艳  程景林  周姝  张云 《安徽医药》2015,19(12):2403-240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及慢血流时,予大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处理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量处理,术中出现无血流或慢血流现象时,予以实验组大剂量替罗非班(25μg · kg-1)冠状动脉内推注,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10μg· kg-1)处理,待血流恢复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以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血清肌钙蛋白I完全正常率、术后1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反复心绞痛发作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心功能Killip分级、心肌梗死部位、植入支架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具有可比性。但患者术中冠脉血流TIMI 3级获得率大剂量组(85.42%)较对照组(52.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大剂量组(83.33%)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剂量组优于实验组。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在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及慢血流时,予以大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处理,可显著改善上述表现,且并未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0.
钟益玮  胡翔  陆阳 《安徽医药》2015,(2):225-229
目的:制备利伐沙班片剂,优选适合中试生产的最佳处方。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处方,对增溶剂、崩解剂、黏合剂、填充剂的用量及工艺进行考察,并进行了中试三批放大,测定在四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等指标。结果用利伐沙班为主药,以乳糖、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增溶剂,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黏合剂、以硬脂酸镁为润滑剂,以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包衣材料,制得利伐沙班片。结论该制剂工艺稳定,制得利伐沙班片(10 mg)与原研市售品溶出行为相似,质量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