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29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5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 1%丁卡因滴眼液采用一次滴眼表面麻醉法测量眼压的效果。方法 采用压陷式眼压计测量眼压 ,按随机方法将 2 0 0例患者分成两组 ,每组 10 0例 ( 2 0 0眼 ) ,观察组采用一次滴眼表面麻醉法 ,表面麻醉 5min后测量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次滴眼表面麻醉法 ,15min后测量 ,观察两组表面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表面麻醉效果满意。两组并发症经 χ2检验 ,χ2 =7.5 72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次滴眼表面麻醉法测量眼压效果满意 ,减少并发症 ,优于传统多次滴眼表面麻醉法。  相似文献   
62.
病例报告:男,53岁.因电焊后双眼怕光流泪,伴异物感,到某医院就诊,以电光性眼炎,给予地卡因点眼,症状缓解后用地卡因加氯霉素频繁点眼,约20 min 1次,1 d后怕光流泪加重,继续用药,3 d后伴视力障碍,双侧疼痛较剧,于2005-07-01(距发病10 d)来本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双0.4(不能矫正),双眼混合性充血,角膜弥漫性溃疡,全层水肿,左眼角膜偏颞下侧可见细小色素性KP,晶体前少量色素沉着,眼压Tn,收入院后全身给予抗生素和激素,局部妥布霉素眼液点眼,3 d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角膜刮片细菌培养(-),故考虑因地卡因频繁点眼致角膜中毒症,故停用其他药物,改用3%爱丽眼水及自身血清6次/d点眼,3 d后角膜溃疡逐渐修复,角膜水肿逐渐减退,氟美松2.5 mg结膜下注射1周,出院时眼部情况:视力双0.8(矫正1.2),结膜无充血角膜上方透明,下方上皮略粗糙,荧光染色(-),余(-).  相似文献   
63.
桑红斌  王美荣  张屏 《临床荟萃》2002,17(21):1276-1277
传统的胃镜检查多选用盐酸利多卡因或盐酸丁卡因作为局麻药 ,且检查前肌注阿托品等以减轻食管痉挛 ,减少黏液分泌而使检查顺利进行。以上过程过于烦琐。我科从 2 0 0 0年6月到 2 0 0 1年 5月间利用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2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10ml和云南省红河州第二制剂室生产的1%盐酸丁卡因 10ml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其表面麻醉的作用 ,观察在胃镜检查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反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组共 86例 ,其中男 4 6例 ,女 4 0例 ,年龄 14~ 79岁 ,平均 37岁。对照组盐酸丁卡因组 82例 ,…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0.1%丁卡因加曲马多、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手术、麻醉的安危评定标准(ASA)I~II级择期手术患者300例,按硬膜外穿刺间隙低、中、高部位分为L、M、H三组,每组100例。以0.1%丁卡因100 ml加曲马多6 mg/ml、地塞米松10 mg进行术后硬膜外持续泵注镇痛(2ml/h)。观察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患者自评镇痛效果满意度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2 d内患者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头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每组1例,L组有2例出现单侧下肢麻木。结论0.1%丁卡因加曲马多、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镇痛效果良好、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5.
1%丁卡因雾化吸入麻醉致过敏性喘息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卡因是常用局麻药,在各种检查、治疗及手术中应用广泛,本院呼吸科应用1%丁卡因雾化吸入进行电子气管镜检查前的表面麻醉,其穿透力强、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但其过敏或过量应用会导致毒性反应,发病迅速,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丁卡因毒性反应多表现为意识障碍、阵挛性惊厥、呼吸困难、休克、心跳骤停、皮疹、恶心、呕吐等。现将2008年8月至11月所见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松弛宫颈的最好的用药方法,减轻疼痛程度,减少药物副反应。方法:选择600例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手术、无手术禁忌的早孕妇女、年龄在20~40岁,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于人工流产术前1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100μg,吸宫前2min于宫颈管内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1支;B组于术前4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C组于术前4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放置后平卧30min。结果:三组对比宫颈松弛度、术中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扩张宫颈显效率、无痛率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组用药后药物副反应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丁卡因胶浆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宫颈松弛度高、镇痛效果好,副反应明显减少,适合在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鼻咽表面麻醉后插胃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需要留置胃管的101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胃管,观察组在插胃管之前5~10分钟用含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其他操作方法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病人咽部反射轻,吞咽自如,无舌体的干扰,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91.7%,对照组病人一次插管成功率58.5%(P〈0.01);观察组病人呛咳发生率4.2%,对照组22.6%(P〈0.01);观察组呕吐病人舒适率及插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结论:对需要留置胃管的病人,如无特殊禁忌证,可在插管前先用含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5~10分钟,充分收缩鼻甲,减轻插管时的恶心、呕吐、疼痛,从而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联合盐酸丁卡因胶浆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选择有效的用药剂量和途径。方法选择自愿来站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30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100μg术前1h舌下含服,B组给予米索前列醇100μg术前1h宫颈管内给药,A、B两组均于术前2min宫颈管内挤入盐酸丁卡因胶浆1支。C组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术前4h口服,结果A、B两组宫颈松弛度显效率、术中无痛率、药物副反应明显低于C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A组宫颈松弛度、术中疼痛程度优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100μg于人流术前1h舌下、宫颈管内给药联合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松弛度好、术中疼痛程度轻,舌下含服给药更方便,尤其适合在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用。  相似文献   
69.
纤维肠镜润滑剂在胃镜、肠镜检查时常常作为润滑剂使用,处方中含有盐酸丁卡,其含量测定在《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中采用非水滴定法,终点难以控制,误差较大,步骤亦繁琐,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0.
侯燕 《当代医学》2010,16(26):100-101
目的探讨丁卡因凝胶应用于全麻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全麻插管成功后用丁卡因凝胶1~2g充分润滑导尿管前端,对照组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前端,行常规导尿术。观察患者苏醒期躁动等级和全麻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时的血压(SBP/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等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等级值(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后5min时的SBP、DBP及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卡因凝胶应用于全麻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