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01篇
  免费   1582篇
  国内免费   588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204篇
妇产科学   406篇
基础医学   1095篇
口腔科学   330篇
临床医学   3751篇
内科学   1804篇
皮肤病学   215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6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1911篇
综合类   11288篇
预防医学   8609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5772篇
  10篇
中国医学   17004篇
肿瘤学   531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717篇
  2022年   787篇
  2021年   1136篇
  2020年   1091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766篇
  2014年   3725篇
  2013年   2441篇
  2012年   2963篇
  2011年   4079篇
  2010年   5085篇
  2009年   4917篇
  2008年   3919篇
  2007年   4153篇
  2006年   3337篇
  2005年   3382篇
  2004年   2223篇
  2003年   2022篇
  2002年   1307篇
  2001年   990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992.
宋本《伤寒论》刊行后流传演变简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伤寒论》自北宋治平二年(1065)刊刻大字本以来至2001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赵开美本,凡936年关于宋本《伤寒论》流传演变学术简史,涉及到北宋大字本、小字本、明赵开美简历及其翻刻北宋小字本之背景与特点,对日本内阁本、中国北图本、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本三个赵开美本进行详考,发现赵本有初刻本、补刻本之异。日本内阁本是初刻本,北图本、台湾本是补刻本。补刻本由当时优秀刻工赵应期独立补刻。考证赵本在日本流传演变。  相似文献   
993.
崔为 《医古文知识》2004,21(2):42-44
日本汉方医学巨擘森立之(1807—1885)在考据方面的代表作——《枳园丛考》、《枳园丛考续录》,已由学苑出版社附于《本草经考注》之后整理出版。我有幸参与此书点校,获益良多,不敢自私,略陈梗概,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伤寒论》自北宋治平二年(1065)刊刻大字本以来至2001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赵开美本,凡936年关于宋本《伤寒论》流传演变学术简史,涉及到北宋大字本、小字本、明赵开美简历及其翻刻北宋小字本之背景与特点,对日本内阁本、中国北图本、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本三个赵开美本进行详考,发现赵本有初刻本、补刻本之异。日本内阁本是初刻本,北图本、台湾本是补刻本。补刻本由当时优秀刻工赵应期独立补刻。考证赵本在日本流传演变。  相似文献   
995.
赵开美本《伤寒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刊行后不久传于日本,日本宽文8年(1668)冈鸣玄提付训、跋刊行。宽文本不是好本,讹字较多。日本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丹波元坚(1795—1857)在《翻刻宋本伤寒论序》中说:“此间唯存宽文中传本,其本出于赵清常《仲景全书》,而清常原刻亦未之见。在近时,则虽宽文本日就散佚。世徒有坊间谬种盛行,学者就陋沿讹,动辄为别风淮雨,眩其心目。”森立之(1807—1885)《经籍访古志》对宽文本评述尤为具体。云:  相似文献   
996.
杨上善是唐初著名的医学家。他将《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注释,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30卷,开创了医籍注释的先河。他的医学思想散见于《太素》的注释中。现就其脏腑观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7.
姚波 《中医药学刊》2004,22(1):172-173
中医学中的急性热病学说、从《内经》到《伤寒论》再到《温病条辨》。经过了两千余年的实战——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过程。直到现在,它依然继续接受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临床检验,在不断总结之下,使其向更成熟的阶段发展。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使人们清楚看到,继承与发扬总是同步地进行着,后人对于前人的学术,又总是既有吸收,也有扬弃,既“推陈”又“出新”,若以哲学家的语言予以概括,急性热病学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998.
999.
程革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08-2309
《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四十多种疾病,其中不疾病属于络病及其相关病证的范畴。张仲景从外邪入络、痰饮阻络、瘀血凝络、络脉空虚和络脉损伤等方面论述了各络病的病因病机,描述肌肤不仁、局部包块、出血症、疼痛、水肿等络病的临床症状,并提出行气化瘀通络、化痰逐瘀通络和虫蚁搜剔通络等治法。《金匮要略》对络病的记述,奠定了其在中医络理论发展过程承上启下的作用。深入研究张仲景络病理论。对于完整理论中医络病理论,提高临床治疗疾病,特别是多种疑难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赵明山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169-2172
治疗思想,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总体构想,它指导着治疗原则的确立和治法疗法的应用。在巾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从宏观整体的传统思维出发,将“天人合一”、“中和观”等文化理念融入其论治学说,提出“法天则地”、“从容人事”、“治求中和”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