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93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768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6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目前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药物稳定性、包封率、突释效应等)及其解决方法作出综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均匀设计法,优化了右旋酮洛芬-β-环糊精微球的处方和工艺.所得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均在回归方程的预测范围内.原药及3批微球在0.1mol/L盐酸及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的溶出参数m、t50、t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93.
缓释盐酸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缓释盐酸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bupivacaine human serum albumin microspheres,Bupi-HSA-MS),并对其理化特性、体外释放、体内药动学、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压电场法制备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度。采用改良的RP-HPLC法测定体内布比卡因血药浓度,以家兔为实验对象,以针刺疼痛反应圈半径大小评价其麻醉效果。结果:微球的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为(108.9±2.6)μm,药物含量为31.56%,包封率为91.6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upi-HSA-MS具有明显缓释作用。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注射剂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浓度高,药物驻留时间短。微球组峰浓度显著低于注射剂组并长时间维持低浓度。微球组的平均保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微球组皮下给药最大麻醉圈直径显著小于注射剂对照组(P<0.01),而微球组局麻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高压电场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白蛋白微球制备新方法。Bupi-HSA-MS兔皮下给药,药物扩散少,局部麻醉作用持续时间长,是一种安全、长效的局部麻醉止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o/o型和o/w型乳化挥发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3种方法制得的微球外观均圆整光滑。其中,o/o型乳化挥发法制得的微球实际载药量小于2.0%,不适宜制备本品;另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载药量分别为10.25%和26.18%,平均粒径分别为49.6μm和1.09μm,体外释药t1/2分别为134h和8h。结果表明,后二法制备的微球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5.
莪术油明胶微球肝动脉给药的一般药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微球制剂———莪术油明胶微球 (ZT GMS)对大鼠精神神经系统和犬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探索该制剂介入用药安全性。方法 行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 ,模拟介入给药 ,观察药后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及平衡爬杆实验 ,考察其对精神神经系统的影响 ;ZT GMS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则在x射线及动脉造影引导下 ,行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介入给药 ,在六导生理记录仪上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ZT GMS不影响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姿势、步态、有无流涎、肌颤及瞳孔变化 ,在平衡爬杆时间点 ,大鼠 3min跌落次数 <3次 ;亦未见对犬呼吸频率、血压、心率有影响。结论 一般药理研究表明 ,ZT GMS肝固有动脉介入对动物精神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提示ZT GMS主要在局部起作用 ,全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96.
杨阳  高永良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8):1458-1463
聚酯材料因其原料易得、容易加工、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药物载体材料中的一大研究热点。现综合国内外的有关报道对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限制聚酯材料微球制剂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从聚合物、药物、制备工艺、附加剂、辐射灭菌5个方面对影响聚乳酸(PLA)和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中药物释放的因素进行了重点介绍,为研究聚酯微球中药物的释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缓释胸腺五肽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国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1):836-838
 目的制备胸腺五肽微球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成球材料制备胸腺五肽微球,并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制备得到的胸腺五肽微球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28.34±0.68)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42±0.06)%和(84.21±0.61)%,30d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在90%以上,体外释放的一级动力学方程为:log(1-y)=-0.0226-0.0393t,r=0.9937,t1/2=7.085d。结论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五肽微球工艺可行,重现性良好,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纳美芬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提高可预测性。方法微球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自变量为外相Span80浓度、内相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和理论载药量,以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跨距和第1天微球释药百分数(F1d)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根据因变量效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并于较优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5个方程均采用二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选择的较佳工艺为Span80浓度1.5%、PLGA浓度175g.L-1、理论载药量6%,按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球形圆整,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跨距和F1d分别为4.37%,72.8%,64.1μm,1.36和8.93%,微球具有显著的体外缓释特性。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9.
脑用表阿霉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表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脑内局部给药缓释微球。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交联剂,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表阿霉素脑用微球。用动态透析法研究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盐酸表阿霉素/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9.3±2.6)μm、载药量为(8.01±0.23)%、包封率为(72.9±2.2)%。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所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适用于脑用表阿霉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并对其性状进行考察.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 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 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 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80.80±0.15 μm, 粒径在250-390 μm之间的占总数的90%以上. 包封率为68.5%±0.58, 载药量为34.1%±0.51,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为53.2小时的累积释药量为84.0%,T1/2为31.9 h, Higuchi方程为Q=-0.004 3 0.003 9 t1/2,r=0.994 1.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满意的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工艺, 且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