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3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693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1373篇
内科学   731篇
皮肤病学   143篇
神经病学   1247篇
特种医学   873篇
外科学   1368篇
综合类   1537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509篇
药学   493篇
  9篇
中国医学   243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639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目的:观察患者或家庭成员使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小面积烧伤的疗效,探讨非专业科室或非医务人员使用MEBO治疗小面积烧烫伤的经验及家庭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不同深度,不同部位的小面积烧烫伤,医务人员进行首次清创换药后均改由患者或家庭成员涂药治疗,保证每6小时涂药1次,适时清除创面药物及分泌物。结果:本组23例中,15例热水、热液烫伤,2例火焰烧伤,3例电击伤,3例摩托车热排气管烧伤,深度为Ⅱ度-Ⅲ度,面积1%-8%TBSA不等,全部治愈。结论:患者或家庭成员使用MEBO治疗小面积烧烫伤,疗效可靠,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62.
烧伤患者急性期反应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观察了27例烧伤患者伤后46天以内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前白蛋白、铜蓝蛋白、α_1酸性糖蛋白、α_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补体成分C_4、C_(3c)、触珠蛋白的变化趋势、试图探讨它们与病情发生、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C反应蛋白、α_1酸性糖蛋白和α_1抗胰蛋白酶在所有患者都升高,提示烧伤后组织损伤逐渐加重及伴发炎症、感染的存在;白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在伤后均明显降低,提示伤后的分解代谢增加、贫血及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与之有关;触珠蛋白伤后明显降低且死亡组更明显,提示其作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保护作用降低是促进死亡的原因之一;伤后补体C_4、C_(3c)在存活组升高而死亡组明显降低,因而可能被用于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总之,观测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以便临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总结重度烧伤传统疗法无效改为再生医学(MEBT/MEB0)技术治疗变化规律和临床验.方法:将我科l995年5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院外采用传统疗法无效改用MEBT/MEBO技术治疗的38例重度烧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病人一旦入院创面均改用MEBT/MEBO治疗,初始予以彻底清创,规范用药、规范操作,规范认识;全身实行系统综合治疗措施.以临床观察和病人感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例全部治愈,末植皮自行愈合者21例.占55.26%.深Ⅲ度创面自愿要求植皮者17例,占44.74%。经随访多数无增生性瘢痕,部分愈后有局限性瘢癌,质软无残废。结论:重度烧伤经传统疗法久治不愈或疗效欠佳病人.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治疗难度也较大,再生医学可有效改善以上缺陷和病症.是重度烧伤病人传统治疗无效时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64.
在家兔左腿背侧部与腹部以100℃电烙铁造成10%面积2度烧伤,腹部烧伤占1/2。烧伤后血压持续下降。血浆比粘度在2h内持续增加,全血比粘度在1h内呈现增高,2h后为下降。pH与paCO_2烧伤后下降。PaO_2先下降后升高,这升高现象不同于临床所见。BE_5 1h后负值增大。实验动物在烧伤后3~4h死亡。  相似文献   
65.
两例严重烧伤女病人,在切痂术和覆盖大张打洞异性异体皮嵌植自体皮109d和507d后,对所取移植皮片中的异体真皮进行了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折,在染色体标本中,均找到了XY性染色体的细胞。表明:移植皮片中仍存有供体来源的细胞.结果提示异体真皮的长期存在,并不是全身性因素影响的结果,可能是被嵌入的自体皮岛所具有的一种局部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66.
67.
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对纠正烧伤后肾脏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肾脏损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47例烧伤合并肾损害进行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 ,以减少烧伤毒素、促进创面修复、促进肾脏功能恢复。结果 术后 1周观察 ,3 6例肾损害治愈、9例好转、2例无效 ;完成手术后 ,最快 3d肾损害即可控制。本组最后治愈41例、死亡 6例。结论 对于烧伤合并肾损害 ,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不仅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也是保证患者最终康复的重要手段。一旦烧伤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 ,应尽早进行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术修复深度创面。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患者计Ⅱ~Ⅲ度溃疡84处按基本条件相当原则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21例28处,伤口采用清创冲洗后,给予康惠尔水胶体敷料;B组23例30处,伤口采用湿润烧伤膏;C组21例26处,清创冲洗后,给予自制凡士林油纱敷料外敷溃疡面处。结果B组愈合率最高,且平均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A、C两组明显缩短,且A、B组明显高于C组。结论采用清创冲洗后用湿润烧伤膏是治疗压疮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9.
方涛 《中医正骨》2009,21(2):11-14
目的:探讨中药脉络宁预防全髋关节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80例和西药治疗组88例。两组在采用相同的基本预防措施和机械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中药脉络宁针剂和西药分子肝素钠针剂对手术后可能发生的深静脉血栓(DVT)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d和14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中药组发生DVT23例,发生率28.75%;西药组发生20例,发生率22.7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T术前及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INR术前、术后7d、术后1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间PLT术前及术后7d、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独应用中药脉络宁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可获得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钠近似的疗效。但从药物安全性角度分析,虽然两组术后凝血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由于两组凝血指标的实际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因此尚不能肯定脉络宁较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辐照猪皮与金因肽联合在儿童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辐照猪皮与金因肽在儿童Ⅱ度烧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清创后应用辐照猪皮与金因肽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锌霜+金因肽覆盖创面。临床选择65例患者(总共127个创面),包括浅、深Ⅱ度烧伤,临床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应用辐照猪皮与金因肽对全身情况的影响,后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未出现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后期随访瘢痕增生少。结论:辐照猪皮与金因肽联合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可促进创面上皮化,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