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90篇
  免费   5083篇
  国内免费   2284篇
耳鼻咽喉   852篇
儿科学   1187篇
妇产科学   468篇
基础医学   6598篇
口腔科学   7240篇
临床医学   5098篇
内科学   5079篇
皮肤病学   240篇
神经病学   1511篇
特种医学   23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10348篇
综合类   7392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1987篇
眼科学   208篇
药学   2821篇
  35篇
中国医学   1644篇
肿瘤学   370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1012篇
  2021年   1991篇
  2020年   2037篇
  2019年   1855篇
  2018年   1675篇
  2017年   1866篇
  2016年   1886篇
  2015年   2048篇
  2014年   3403篇
  2013年   4497篇
  2012年   2699篇
  2011年   3173篇
  2010年   2707篇
  2009年   2573篇
  2008年   2494篇
  2007年   2519篇
  2006年   2229篇
  2005年   2105篇
  2004年   1844篇
  2003年   1657篇
  2002年   1398篇
  2001年   1235篇
  2000年   1022篇
  1999年   908篇
  1998年   777篇
  1997年   729篇
  1996年   694篇
  1995年   518篇
  1994年   531篇
  1993年   387篇
  1992年   392篇
  1991年   325篇
  1990年   276篇
  1989年   263篇
  1988年   221篇
  1987年   198篇
  1986年   184篇
  1985年   227篇
  1984年   183篇
  1983年   162篇
  1982年   188篇
  1981年   137篇
  1980年   130篇
  1979年   117篇
  1978年   129篇
  1977年   85篇
  1976年   77篇
  1975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01.
目的 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法 (一步法 )检测骨髓中CK19mRNA表达。结果  10 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CK19mR NA表达阳性率 5 6.9%。骨髓CK19mRNA表达率随乳腺癌肿块增大而增高 ;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高 ;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高。但与腋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亦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某些临床病理学因素有关。癌细胞播散无固定模式 ,早期乳腺癌亦可发生远处转移。骨髓微转移应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全身转移情况 ,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没有一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不仅骨折愈合效果满意,而且固定确实可靠,并能早期功能调整和训练。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分析鼻骨外伤X线成像特点,重点探讨了常规X线与DR检查在鼻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表明DR摄影是鼻骨常规检查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04.
透明质酸对BMP-2转染的羊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HA)对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腺病毒(Adv-BMP-2)转染的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羊骨髓体外分离、扩增BMSCs,分成5组:转染Adv-BMP-2的BMSCs+HA组(Ⅰ组),转染Adv-BMP-2的BMSCs组(2组),BMSCs+HA组(3组),BMSCs组(4组),转染携带β半乳糖苷酶的腺病毒(Adv-β-gal)的BMSCs组(5组)。采用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分析观测细胞增殖;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以及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骨连接素(ON)和骨涎蛋白(BSP)的mRNA表达。结果①细胞增殖:3 d后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1周后第1组和第3组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②ALP活性:3 d后第3组ALP活性明显低于第4、5组,而第1、2组则显著高于第4、5组;7 d后前3组ALP活性较后两组均显著增加,而第1、2组ALP活性增加更为显著。③Col-Ⅰ、ON和BSP的mRNA表达:3 d和7 d后前3组较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结论HA与BMSCs体外复合培养后可促进BMSCs的增殖、增加ALP的活性以及Col-Ⅰ、ON和BSP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19例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d引流管口渗出血清样物质,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换药处理后愈合。19例均获随访,时间13—58个月。复查X线片见缺损修复区内有新骨生成改变,骨折处骨愈合;1例术后20个月因外伤致股骨转子下内固定物旁骨折再次手术发现肿瘤复发,行再次刮除植骨内固定术后14个月愈合;除1例未行内固定的病例外,余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8—12个月可弃拐行走。结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应积极手术治疗,在彻底刮除病变和充分植骨的基础上,强调内固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经验体会,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4例应用股骨髓腔绞刀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无围手术期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伤感染和和植骨块松脱。随访5~6年,植骨全部于6~8个月愈合,无一例植骨塌陷。按Machnab标准评定:优21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12%。结论改良应用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作椎间植骨床的准备,效果满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珊瑚人工骨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加与不加S9mix条件下Ames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以及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为阴性。结论在本试验系统条件下,可吸收性珊瑚人工骨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9.
BMP复合体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观察狗下颌牙槽骨缺损区植入天然骨形成蛋白 +Ⅰ型胶原 +天然珊瑚复合体 (BMP复合体 )后新骨形成情况。②方法  4只成年狗右侧下颌牙槽骨建立 5mm× 3mm× 2mm大小骨缺损区作为实验侧 ,植入BMP复合体 ,左侧建立相同骨缺损作为对照侧 ,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 8周处死动物并进行放射、组织学 (光镜及扫描电镜 )检查。③结果  4只狗中的 3只实验侧较对照侧牙槽骨愈合更佳 ,1只狗实验侧与对照侧骨愈合无明显差别。光镜检查实验侧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 ,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充盈 ;对照侧则见大量的纤维母细胞 ,新生骨量较少。电镜下实验侧可见大量位于骨陷窝内的成熟的成骨细胞。④结论 BMP复合体可促进狗下颌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牙槽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 IL - 4和 IL - 10在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反应细胞为 BAL B/c小鼠脾淋巴细胞 ,刺激细胞为新西兰白兔血淋巴细胞 ,刺激抗原为兔骨上清液。采用经典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及骨上清液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作为异种骨移植的体外实验模型。在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IL - 4、IL - 10及两者联合应用 ,通过测定其 3H- Td R掺入率 ,观察不同细胞因子对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无论在细胞刺激组还是骨上清液刺激组 ,IL- 4对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P<0 .0 0 1和 P<0 .0 5 ) ,IL- 10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P>0 .0 5 )。在两组 IL- 4和 IL - 10联合应用均产生比 IL - 4单独应用更为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P<0 .0 0 1和 P<0 .0 5 )。结论  IL - 4对由细胞或骨上清液刺激产生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IL- 10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 ;IL- 4与 IL- 10联合应用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