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4篇
  免费   1569篇
  国内免费   262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1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3243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709篇
  12篇
中国医学   7294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894篇
  2020年   844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572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1086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996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治疗手段日渐丰富,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因此,肿瘤和放疗、化疗后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显得愈加重要。癌性发热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受到密切关注。临床实践发现西医治疗非感染性发热效果欠佳,而中医药优势相对显著,退热效果明显,不易反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72.
追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方背景,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物组成,论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窦性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介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用药特点,指出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机制与心气、心阳亏虚紧密相关,明确气阳两虚、阴寒内盛的发病病机,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为主要治则,用药在益气温阳药的基础上,酌加活血药、滋阴药,收效可观,并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73.
补阳还五汤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正常组;2.实验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补阳还五汤;3.对照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蒸馏水;用FG逆行示踪定位红核脊髓束神经元在红核的分布。动物存活8周后,Nissl染色计数红核脊髓束神经元并计算其平均截面积。结果:红核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截面积实验组分别减少了22%和35%,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2%和64%。结论:BYHWT不仅提高了轴突横断后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率,还对其萎缩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仙荷降脂液对饲料所致高脂血症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 ,高脂血症对照组 (B组 )和高脂血症治疗组 (C组 )。A组给予普通饲料 ,B组和C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 ,C组高脂喂养3周后每天加喂仙荷降脂液 ,于实验第0、21、42d分别测定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C组用药后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均显著低于B组 (P<0.01) ;全血粘度 (10s-1)、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 (REI)、血小板粘附率均明显降低(P<0.01 ,和P<0.05)。结论仙荷降脂液能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TC、TG、HDL -C和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75.
摘 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预防上肢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就诊于 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 60 例行上肢皮瓣转移术的患者,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术后 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 “ 三抗 ” 治疗,观察组患者在 “ 三抗 ” 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瓣的血运情 况、总体疗效。 结果:术后 3 d、7 d,观察组患者皮瓣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分别为 –2.28、–3.46, P < 0.05);术后 1 d、3 d、7 d,观察组患者毛细血管反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分别为 –6.89、–6.29、–7.35, P < 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3.44,P < 0.05)。 结论:上肢皮瓣术后的患者在常 规 “ 三抗 ” 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可有效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五参平律汤合心律平对早搏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五参平律汤合心律平组(治疗组),和单用心律平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抗早搏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为71.7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五参平律汤合心律平治疗早搏明显优于单用心律平,可能机能为补心平律,活血通络,改善心肌营养,抑制异位节律及折返传导,是否同时具有抗心律平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有待以后验证。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探讨解毒消痈饮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痛痒消洗剂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解毒消痈饮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评分(LRINEC)、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应用解毒消痈饮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及预后,减轻术后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9.
目的:系统评价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b、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桂枝芍药知母汤联用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初步评价,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4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药联用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为1.12~1.28,P<0.000 01);中西药联用观察组在降低BUA(MD=-61.35,95%CI为-93.17~-29.53),CRP(MD=-1.83,95%CI为-2.56~-1.11),ESR(MD=-3.93,95%CI为-6.60~-1.26),关节肿胀积分(SMD=-2.89,95%CI为-3.36~-2.43)和关节疼痛积分(SMD=-3.11,95%CI为-3.87~-2.35)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用干预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明显优于单用西药,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0.
急性胃肠炎指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多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甚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可能与感染、炎症、肠道菌群、黏膜屏障、免疫功能等有关。现代医学治疗胃肠炎虽能控制病情,但易致胃肠损伤,存在不良反应。中医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急性胃肠炎属中医“泄泻”“霍乱”范畴,其中湿热内蕴型为其典型病机之一。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是张机治疗湿热下利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化湿、厚肠止利之效。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该方治疗胃肠炎的机制主要与防止病原体侵害、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屏障、抑制胃肠运动、增强免疫功能等有关。结合胃肠炎的发病机制,对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胃肠炎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