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2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86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90篇
中国医学   106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前庭功能受损、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S-CSA评分显著降低,椎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FS-CSA评分和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水平显著降低,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ET和CGRP水平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片用于治疗颈性眩晕能够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升高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ET、CGRP水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芪丹通络颗粒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12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芪丹通络颗粒,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DNS和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核因子-κB(NF-κB)、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2.7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MDNS评分、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明显增快(P<0.05),且治疗组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Hcy、NF-κB、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Hcy、NF-κB、ET-1和NO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丹通络颗粒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联合AP方案(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AP化疗方案,即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75 mg/m~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槐耳颗粒,1袋/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2.00%、58.00%;治疗组疾病控制率(CBR)分别为74.00%、78.00%;两组患者ORR和CBR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CA153和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0.00%、10.00%,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2.00%、12.00%,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8.00%、8.00%,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4.00%、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耳颗粒联合AP方案治疗乳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羚羊角颗粒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8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2例)。对照组口服左乙拉西坦片,起始剂量10 mg/(kg·d),2次/d,连用1周后以每周增加10 mg/(kg·d)的幅度调整剂量至30 mg/(kg·d),2次/d,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羚羊角颗粒,4~5岁2.5 g/次,5~10岁3.75 g/次,10~13岁5 g/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结果、血清金属基质蛋白-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以及儿童生活质量量表4.0(Peds QLTM4.0)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9.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且治疗组癫痫发作情况的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EEG显示痫性放电人数和总异常人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NSE、S-100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MMP-9、NSE、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ds QLTM4.0普适型家长代评量表中生理领域和心理社会领域评分及其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PedsQLTM4.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羚羊角颗粒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能有效稳定患儿病情,改善脑部异常放电,减轻脑组织损伤,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2)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晨服达格列净片,1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津力达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胰岛素抵抗(HOMA-IR)值、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值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A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A1c、FPG和2 h PG水平及BMI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NLR值和血清CRP、A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微炎症标志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值及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HOMA-β值和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整体疗效确切,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纠正体内氧化应激,保护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复方银花解毒颗粒对干酵母所致幼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为复方银花解毒颗粒的儿童给药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SPF级3-5周龄幼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复方银花解毒颗粒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5、5、10 g·kg-1)。各组灌胃给药,连续7天,末次给药1 h后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制备发热模型,造模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肛温。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下丘脑内cAM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炎症信号相关COX2的含量,并检测NF-κB的核转录情况,检测相关IκBα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造模后2~4 h,布洛芬、复方银花解毒颗粒高剂量组(10 g·kg-1)均能抑制发热大鼠体温升高,在3 h时体温降低效果显著;造模3h后,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银花解毒颗粒低剂量组(2.5 g·kg-1)能显著降低IL-6、IL-1β水平;复方银花解毒颗粒中剂量组(5 g·kg-1)、高剂量组(10 g·kg-1)能显著降低IL-6、TNF-α含量。复方银花解毒颗粒高剂量组(10 g·kg-1)下丘脑内NF-κB、IκBα、COX2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也显著下降。结论:复方银花解毒颗粒能有效降低发热模型幼鼠的体温,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其退热机制可能与cAMP信号转导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完善酚氨咖敏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咖啡因及马来酸氯苯那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GC)法同时测定4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TR-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 32 mm,0. 25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180℃,保持1 min,再以8℃/min的速率升至240℃,保持2 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60℃。结果 TLC法可同时鉴别酚氨咖敏颗粒中4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咖啡因及马来酸氯苯那敏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86. 3~5 960μg/m L(r=0. 999 9),124. 9~3 996μg/m L(r=0. 999 9),38. 24~1 224μg/m L(r=1. 000 0)和2. 525~80. 80μg/m L(r=0. 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 69%,99. 45%,99. 52%,101. 40%,RSD分别为1. 36%,1. 62%,1. 20%,1. 25%(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酚氨咖敏颗粒中4种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可更全面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8.
姜燕  马冬云 《中国药业》2020,(5):123-127
目的完善醒脑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芩、冰片、大黄、玄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大黄素及大黄酚含量。结果黄芩、冰片、大黄、玄参的TLC特征性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大黄素及大黄酚质量浓度分别在10. 36~82. 88μg/m L(r=0. 999 9)、3. 350~26. 80μg/m L(r=0. 999 9)、3. 354~26. 830μg/m L(r=0. 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 87%,97. 42%,98. 91%,RSD分别为1. 23%,1. 08%,1. 2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确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醒脑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9.
Mast cells are derived from committed progenitors that originate in the BM. They mature into histochemically distinguishable, metachromatic mast cells containing numerous cytoplasmic secretory granules. Accumulating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mast cell granule maturation is very tightly regula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different granule components such as proteoglycans. In this issue of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Nakazawa et al. [Eur. J. Immunol. 2014. 44 : 204–214] highlight a role for mast cell derived histamine as another factor critical for mast cell maturation. Using 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DC) deficient mice that are unable to make histamine, they show poorly formed secretory granules and decreased secretory granule protease expression in peritoneal mast cells. Co‐culturing BM‐derived mast cells with fibroblasts normally drives granule maturation, but HDC‐deficient BM‐derived mast cells fail to do so. Exogenously provided histamine partly restores granule differentiation as evidenced by increased tryptase and chymase activity, and this is histamine receptor type H4‐dependent. However, H4‐deficient mice have intact granule formation in peritoneal mast cells, suggesting that when HDC is functional, the intrinsic histamine production is sufficient for most granule maturation processes and H4 is dispensable.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role of histamine in the regulation of mast cell maturation, although the cytosolic target remains unknown.  相似文献   
60.
尹宁宁  郭东晓 《药学研究》2019,38(7):389-39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阿胶补血颗粒中4种氨基酸。方法 采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 mm),以乙腈-0.1 mol·L-1醋酸钠溶液(用36%乙酸调节pH值至6.5)(7∶93)为流动相A,以乙腈-水(4∶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13 min,100% A ® 93% A;13~17.9 min,93% A ® 88% A;17.9~29 min,88% A ® 85% A;29~39 min,85% A ® 66% A;39~45 min,66% A ® 0% A),柱温43 °C,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进样量分别在0.012 ~ 0.117、0.022 ~ 0.218、0.010 ~ 0.097、0.016 ~ 0.160 m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4%、97.3%、97.1%、99.4%;RSD分别为1.2%、1.9%、1.7%、0.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为控制复方阿胶补血颗粒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