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3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169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2830篇
口腔科学   335篇
临床医学   401篇
内科学   350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463篇
特种医学   364篇
外科学   1204篇
综合类   132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81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146篇
  13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不同节段椎弓根内部结构的测量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供国人椎弓根内部结构的量化数据以及随节段变化的规律.方法:20具成人防腐C3~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在椎弓根峡部横截面上测量椎弓根高度(PH),宽度(PW),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及椎弓根内部松质骨的宽度和高度(SBW、SBH).运用统计软件系统比较椎弓根内部各个参数的变化.结果:椎弓根左右两侧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间除LCT外,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LCT/PW为(20.72±5.77)%,MCT/PW为(32.87±7.47)%,SCT/PH为(24.33±6.07)%,ICT/PH为(22.51±5.17)%,SBW/PW为(46.41±11.76)%,SBH/PH为(53.17±10.15)%.MCT绝对值及所占的比例在各个节段上均显著大于LCT.各个节段椎弓根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比例有所不同.C6~T1,T8~T12为椎弓根内部结构变化较大的区域.结论:(1)薄层螺旋CT可较好的呈现椎弓根内部的情况;(2)上胸椎椎弓根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危险区域;(3)椎弓根外侧皮质较内侧皮质薄,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外侧更容易破裂.  相似文献   
82.
家猪心脏纤维支架的大体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猪心纤维支架 ,为猪心的研究和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 取甲醛固定后的猪心2 7例 ,液态塑料浸渍的塑化猪心 5例 ,解剖显示纤维支架后用游标卡尺进行观测。结果 猪心左纤维三角的三边分别平均为 17 4 1± 1 99mm、18.96± 3.2 6mm和 17.6 4± 2 .4 4mm ;右纤维三角三边分别为 15 .83± 2 .11mm、16 .19± 1.94mm和 2 0 .96± 2 .6 2mm ;二尖瓣环、三尖瓣环的周长平均为 73.0 0± 9.71mm ,6 8.89±7.2 4mm ;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直径分别为 18.4 4± 2 .89mm和 16 .0 3± 2 .6 3mm ;猪Todaro腱呈扁带状 ,走行部位较深 ,且分支较人心多 ,长度为 2 0 98± 4 2 0mm。结论 猪心纤维支架与人类形态结构相似 ,但瓣环周长和Todaro腱形态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3.
目的:明确脊柱胸腰段冠状、矢状和横断面解剖学特点,探索薄层断层切片在观测各髓节及脊神经根走行过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0具成人脊柱胸腰段标本经改良火棉胶包埋法处理,制作16具冠状、8具矢状和16具横位的0.25mm厚连续切片,观察脊神经根走行于侧椎管和椎间管不同区段的解剖关系和椎间孔韧带分布特征,并直接测量相关结构参数。结果:观测了脊柱胸腰段A、B、C、D经4区横断层面、经椎间管内口矢状层面、经两侧椎弓根中心冠状层面的形态和相关参数。结论:三种方位断层切片可较好显示诸多结构位置关系,对脊髓或脊神经源性疾病诊疗和正确辨认手术视野所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为临床进行跖肌腱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8例(共120侧,其中男84侧,女36侧)防腐固定标本下肢进行跖肌腱移植的应用解剖及形态学测量。结果:跖肌腱长(30.59±2.49)cm,与下肢长度之比为0.38±0.02。根据外形特点跖肌腱可划分为上、中、下3段,宽度分别为(3.58±0.76)mm,(2.44±0.52)mm,(1.67±0.30)mm;厚度分别为(0.45±0.11)mm,(0.56±0.13)mm,(0.74±0.17)mm。跖肌腱终止方式分为A,B,C,D4型,构成比分别为55.00%,28.33%,13.33%和3.33%;跖肌腱止端横截面积为(11.52±7.45)mm2。结论:提供的跖肌腱解剖学数据,为临床跖肌腱取材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颏下动脉带蒂皮瓣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颏下动脉为蒂的皮瓣 ,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方法 :对 1 4例成人男性尸体头部标本行大体及显微解剖。结果 :根据血管走行差异分 :1型 :主干经二腹肌前腹浅面到下颌骨下缘表面至皮下占 3 6% ,2型 :主干经二腹肌前腹深面到下颌骨下缘深面至皮下占 64% ;1型血管位置表浅 ,易于分离 ,且蒂较长 ,旋转度大 ,2型相比反之。结论 :根据颏下动脉走行设计不同皮瓣的大小来修复面部皮肤组织  相似文献   
86.
羊心左冠状动脉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羊心脏左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丰富动物实验资料。方法 局解手术学实验后处死山羊 ,取羊心 90例 ,经 10 %甲醛固定 ,手工剥制显示左冠状动脉 ,6例用过氯乙烯 乙酸乙脂填充剂注入冠状动脉中制成动脉血管铸型 ,测量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结果 羊冠状动脉分左、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粗大较浅表 ,前降支行于心肌表面或深达心肌不能明视 ,上多附有心肌桥 ,旋支粗大行程长分支多 ,二者之间多有对角支出现。羊心冠状动脉为左优势性。结论 羊冠状动脉与人相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7.
胆总管的矢状断层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伟  王凡 《解剖学杂志》1993,16(5):391-394
在30套成人腹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上,胆总管与下腔静脉主要出现于R2-R3断层;胆总管胰腺段与胰头的关系有部分包埋,完全包埋及胰腺后型;十二指肠大乳头集中出现于R3断层;胆总管的行程有4种形式。文内还探讨了矢状断层里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可供计算机自动识别与三维重建的高精度人体原位肝脏和游离肝脏可视化数据集。方法采用管道灌注法对肝脏进行灌注填充,经数控机床逐层铣切,完成断面图像数码摄影。结果获取无缺损的连续薄层横、冠、矢状断面可视化肝脏图像数据集。结论经灌注后铣切获取的薄层肝脏断面图像能够更好地展示肝内管道系统的断面解剖学数据,有利于计算机准确而快捷地识别与完成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89.
阴茎皮肤和包皮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为带蒂阴茎皮瓣修复尿道下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例成年男性阴茎的动脉分布进行解剖观察。结果:阴茎背浅动脉的一级分支集中在阴茎的近、中1/3段内,其再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阴茎皮肤和包皮。阴茎背浅动脉的分支首先进入包皮外板,经包皮内外板交界处,返折进入内板。阴茎背浅动脉有三种配布类型:①单支分布型(30%);②对称分布型(40%);③非对称分布型(30%)。阴茎背动脉在距阴茎冠状沟0.5~1.5cm范围内发出穿支至包皮内板。结论:用阴茎远侧皮肤和包皮作纵行带蒂岛状皮瓣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避免桡神经深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前臂标本44侧解剖显露桡神经深支,将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和桡骨头关节面,关节面下1.0、1.5、2.0cm,桡神经深支穿入旋后肌平面,桡神经深支跨越桡骨平面等6个面的交点,依次标记为A、B、C、D、E、F6个点。记录AE、AF的长度,测量B、C、D3个定点在屈肘前臂旋前、中立、旋后位与桡神经深支的水平距离。结果:B、C、D3个定点离桡神经深支的距离越来越近;而对于同一定点,其与桡神经深支的距离按旋前、中立、旋后位的顺序越来越远。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时,宜于屈肘前臂中立位,在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上,距桡骨头关节面约1.5cm的位置,由前臂后外侧向前内侧插入远端交锁螺丝钉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