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5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978篇
内科学   34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097篇
综合类   1009篇
预防医学   447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863篇
  8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17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5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术时实施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该类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50例患者手术顺利,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均未发生肺栓塞及滤器移位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对预防肺栓塞并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简单、方便、安全的方法,并且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对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分析,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产科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频率、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43例剖宫产病例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西丁、头孢唑林.用药持续时间≤48 h有203例(83.5%),用药时间49 ~ 72 h有10例(4.1%),用药时间> 72h有30例(12.4%).联合用药主要包括头孢西丁+奥硝唑、头孢唑啉钠+甲硝唑.结论 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按照卫生部于2009年3月发布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38号文件)执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处,主要表现在用药持续时间和药物联合用药的选择方面,医院应该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03.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1例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准备行相关手术治疗,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选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选用多点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均达到手术标准,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以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调节血糖所需治疗费用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选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治疗效果更优,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妇女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保健护理.比较两组女性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疼痛评分(VAS)情况.结果:观察组49例产妇对护理满意,10例产妇对护理较满意,2例产妇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42例产妇对护理满意,12例产妇对护理较满意,7例产妇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8.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与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妇女的焦虑感,缓解其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Redness, Oedema, Ecchymosis, Discharge, Approximation (REEDA) scale reliability when evaluating perineal healing after a normal delivery with a right mediolateral episiotomy.

METHOD:

observational study based on data from a clinical trial conducted with 54 randomly selected women, who had their perineal healing assessed at four time points, from 6 hours to 10 days after delivery, by nurses trained in the use of this scale. The kappa coefficient was used in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REEDA scale.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 good agreem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discharge item (0.75< Kappa ≥0.88), marginal and good agreement in the first three assessments of oedema (0.16< Kappa ≥0.46), marginal agreem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ecchymosis (0.25< Kappa ≥0.42) and good agreement regarding redness (0.46< Kappa ≥0.66). For the item coaptation, the agreement decreased from excellent in the first assessment to good in the last assessment. In the fourth evaluation, the assessment of all items displayed excellent or good agreement among the evaluators.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among the evaluators when applying the scale indicates that this tool must be improved to allow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episiotomy heal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07.
麻醉安全性在增加,但围术期仍存有诸多挑战.“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医疗模式”新策略的提出,期望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麻醉医师应该主动迎接时代挑战,承担起学科发展的历史使命,通过调整专业定位、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病人安全管理建设,来构建起围术期手术麻醉的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08.
杨俊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5,(1):99-100,10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2组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生理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HAMA、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减少了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术前应激反应,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对在该院接受手术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本研究中二组患者在围术期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咪达唑仑组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剂,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注射完后记录患者平卧10min、注射镇静药后2min、5min、10min以及手术结束前10min、手术结束时等6个时间点的OAA/S镇静评分值,并密切观察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呼吸情况。结果丙泊酚组T1时刻镇静评分为(5.0±0.0),镇静评分值在注射药物2min到5min后都明显下降,T2时刻镇静评分为(3.6±0.2)、T3时刻镇静评分为(2.5±0.4)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T6时刻镇静评分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二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下降,丙泊酚组患者在镇静后2min,5min时的MAP、HR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其他时间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中有5例患者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有3例(P>0.05)。结论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对其生命体征影响比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0.
施婉玲  张娟  陈敏 《中国病案》2015,16(1):56+2
目的评价通过采取多种管理手段对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强化医生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大质控力度等多项措施进行控制管理。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3.62%下降到19.6%,品种选择合理率从80.66%上升到97.63%;术前合理使用率从91.7%上升到98.83%;疗程合理率从77.73%上升到98.83%;杜绝了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作为预防使用。结论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规范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