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3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304篇
综合类   350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8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腰椎乳突与椎弓根螺钉入钉点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腰椎乳突结节投影与椎弓根位置关系研究,探讨一种新的腰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方法。方法:观察20套(100枚)人腰椎干骨标本,并采用X线测量方法,研究腰椎乳突结节投影与椎弓根管的位置关系,探讨新的椎弓根螺钉入点和方法。结果:腰椎的乳突位于上关节突背面的基底部,它的最低点投影位于椎弓根管的投影的中央区域范围内,对于设定椎弓根螺钉的入钉点具有定位意义。结论:乳突结节作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参考点是一种置入椎弓根螺钉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48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36例,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并给予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死亡病例。两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A2.3和A3等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MRI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价值及影像特征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40例经手术病理分析确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以病理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I诊断准确率,并测量患者囊肿直径、囊壁厚度,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囊性部分信号较均匀...  相似文献   
994.
BACKGROUNDIn robot-assisted (RA) spine surge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gical outcome and the learning curve remains to be evaluated.AIMTo analyze the learning curve of RA pedicle screw fixation (PSF) through fitting the operation time curve based on the cumulative summation method.METHODSRA PSFs that were initially completed by two surgeons at the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March 201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umulative sum of the operation time, the learning curves of the two surgeons were drawn and fit to polynomial curves. The learning curve was divided into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the fitted curve. The operation time and screw accur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tages.RESULTS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learning curves from Surgeons A and B appeared in the 18th and 17th cases, respectively. The operation time [150 (128, 188) min vs 120 (105, 150) min, P = 0.002] and the screw accuracy (87.50% vs 96.30%, P = 0.026) of RA surgeries performed by Surgeon A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he completed 18 cases. In the case of Surgeon B, the operation time (177.35 ± 28.18 min vs 150.00 ± 34.64 min, P = 0.024)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screw accuracy (91.18% vs 96.15%, P = 0.475) was slightly improved after the surgeon completed 17 RA surgeries.CONCLUSIONAfter completing 17 to 18 cases of RA PSFs, surgeons can pass the learning phase of RA technology. The operation time is reduced afterward, and the screw accuracy shows a trend of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数字化骨科技术制作出个体化导向模板,在导板引导下在下颈椎实物模型上置入椎弓根螺钉,并比较其与传统徒手置钉方法在置钉准确率方面的区别。方法 随机选取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行颈椎CT三维重建的患者CT资料30例,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椎弓根螺钉置钉,设计出最佳进针钉道。继而通过逆向工程软件提取设计出个体化反向模板,3D打印制作出椎体模型及带钉道的导向模板。在C3-C6椎体模型上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于一侧应用导向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组),另一侧徒手置钉(徒手置钉组),检查并比较两组的置钉准确率。结果 所有颈椎椎体模型双侧均顺利完成置钉,共240枚螺钉。导向模板组116枚螺钉(96.7%)位置为Ⅰ级,4枚螺钉(3.3%)为Ⅱ级,而徒手置钉组73枚螺钉位置为Ⅰ级(60.8%),17枚螺钉(14.1%)为Ⅱ级,11枚螺钉(9.2%)为Ⅲ级,19枚螺钉Ⅳ级(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与3D打印机制作出个体化导向模板,在导板引导下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用经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73例,其中Wiltse入路44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9例,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TLICS评分>4分,术前脊髓神经功能评定全部为Frankel E级。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肌酸激酶、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Cobb角),VAS评分的临床疗效。 结果73例患者中,65例患者得到随访,内固定术后随访时间16~45个月,平均(31±1.5)个月。所有患者螺钉位置良好,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现象。 (1) 两组患者在术前椎体高度、Cobb角、肌酸激酶、VAS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总体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间内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及后凸畸形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Wiltse组内固定术后肌酸激酶含量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Wiltse组内固定术后腰背痛VAS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Wiltse组末次随访时,多裂肌形态良好,传统组多裂肌形态消失,被无规则疤痕组织取代。 结论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较传统手术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出血少、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锚定式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anchored vertebral augmentation,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采用PPSAVA治疗的20例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56~88(74.95±9.93)岁,病程7~60(21.35±14.46) d。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角(vertebral body angle,VBA)、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末次随访时观察骨水泥松动、移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6(41.15±7.65) min,骨水泥注入量6.0~12.0(9.30±1.49) ml。术中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6~12(8.43±2.8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B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3 d比较,末次随访时的VB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线高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的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出现骨水泥松动、移位的情况。结论: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降低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风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术中滑轨CT联合C形臂X线机辅助与单纯使用C形臂X线机辅助透视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76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其中,C形臂联合滑轨CT辅助下行内固定治疗39例为CT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4.98±7.33)岁;仅在C形臂透视下行内固定治疗37例为C形臂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44.37±10.82)岁。合并有前环骨折患者42例,均采用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外固定架(internal fixation,INFIX)或耻骨上支螺钉固定骨盆前环。术后比较两组随访时间、置钉时间、并发症。比较两组Matta复位评价、Majeed疗效评价、CT分级及二次手术翻修率。结果:CT组置钉时间(32.63±7.33) min,短于C形臂组(52.95±10.64) min(t=-9.739,P<0.05)。CT组随访时间(11.97±1.86)个月,C形臂组(12.03±1.7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05)。CT组Matta复位评价结果(Z=2.79,P<0.05)、Majeed疗效评价结果(Z=2.79,P<0.05)、CT分级(Z=2.83,P<0.05)均优于C形臂组。CT组二次手术翻修率低于C形臂组(χ2=5.641,P<0.05)。结论:术中滑轨CT联合C形臂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手术与传统C形臂透视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准确度及安全性高、术后二次翻修率显著下降等特点,是重建骨盆骨折后环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9.
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进行评估。方法自2001年2月~2004年8月,对42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结果40例经平均2·5年(1~4·5年)随访。30例Ⅰ度滑脱和7例Ⅱ度滑脱完全复位(占所有病例的92·5%),另3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解剖复位率为92·5%。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65%,B级22·5%,C级12·5%;疗效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72·5%,良20%,可5%,差2·5%。结论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适用于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在手部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秋彦 《黑龙江医学》2006,30(10):727-728
目的 观察分析了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手部皮肤缺损创面62例应用胸部或腹部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术后7~8 d断蒂.结果 断蒂后皮瓣无坏死,随访3个月~1年,手部修复区皮肤平整,色泽好,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应用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简便易行,疗效肯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