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301篇
临床医学   379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2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25篇
综合类   326篇
预防医学   151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33篇
  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间及后外侧植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 38例 ,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包括 :Steffee 2 0例 ,RF 8例 ,TSRH 5例 ,Socon 5例 ;固定融合范围 :1个节段 2 4例 ,2个节段 14例。结果 :36例病人获随访 ,平均时间 4±2 .6a年。滑脱椎体复位率 80 .6 %~ 93.4 % ,平均 87.37% ;腰痛改善率 94 .3% ;下肢疼痛、麻木改善率 94 .5 % ;间歇性跛行改善率 97.3%。并发症共 6例 ,其中术中并发症 2例 ,发生率 5 .5 % ;术后并发症 4例 ,发生率 11.1%。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可满足腰椎滑脱的短节段固定和复位要求 ,临床疗效满意 ,复位、融合率高。并发症的预防与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先天性心脏位置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组患儿10例,应用超导磁共振仪,选用心电图门控自旋回波技术(SE),电影磁共振(cine-MRI)及磁共振造影(MRA)进行诊断,所有病例均经X光胸片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3例同时进行心血管造影(Angio)检查,一例经手术治疗,结果:MRI准确显示本组患者的心脏和/或内脏位置异常,诊断结果包括右旋心4例,镜像右位心3例,中位心2例及孤立性左位心1例。结论:MRI能准确诊断先天性心脏位置异常。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评估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成人颈椎新鲜标本6具,解剖剔除肌肉制备上颈椎完整模型(完整组),用生物力学测试及计算机视觉分析软件测量在1.5Nm力矩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时C1-C2的活动度(ROM);破坏寰椎前弓和侧块制备不稳模型(失稳组),再次测量相同力矩下各运动方向C1-C2的ROM活动度。随后暴露寰枢椎置钉点,根据先后顺序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C1P+C2P组)、单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TA组)、寰椎椎弓根螺钉+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C1P+TA组),依次分别测量相同力矩下各运动方向C1-C2的ROM,比较各组C1-C2 ROM的差异。结果:失稳组相较于完整组在六个方向上有更大的ROM,两组所有方向上的RO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1P+C2P组、C1P+TA组、TA组与失稳组比较,所有方向上的ROM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三组间比较,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上的RO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1P+TA组相似文献   
34.
35.
36.
针对髋臼前后柱置钉通道多截面调控规划法的不足,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大密度点云数据、相关理论、软件内置功能及自编程序的规划方法,实现了对置钉通道总长的全局优化,同时进行了基于7截面、11截面调控规划法以及点云数据的前柱最大内接圆柱体虚拟置钉实验,分析了实验结果及形成机理,验证了基于点云数据规划法的全局优化效果,但对多截面调控规划法的调控有效性表示还存有疑问,此外,还对基于点云数据的髋臼置钉通道规划方法应用的相关原理和操作技巧作了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置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采用椎弓根螺钉置钉法治疗的39例脊柱侧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3D组)18例,常规徒手置钉方法置钉(徒手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置钉并发症和主弯矫形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置钉,术后徒手组4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症状消失,3D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3D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少于徒手组,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均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徒手组主弯矫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可显著降低置钉难度、优化术中置钉操作、提升置钉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置钉方法。  相似文献   
38.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疗效与螺钉固定的长度,螺钉的植入方向以及骨密度大小诸因素相关,为此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具成人新鲜脊柱标本,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手段进行测试。结果:长螺钉的应变比短螺钉应变在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分别小16%,41%,56%,41%,其强度分别提高16%,41%,55%,41%,其脊柱位移分别小18%,25%,32%,30%,轴向刚度分别提高18%,25%,32%,30%(P均<0.05),骨密度对拔出力的影响,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相差67%,相应的相对位移,应变,能量两组平均相差均在16%以上(P<0.05),结论:手术中应注意弓椎根螺钉固定相关因素,这对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椎弓根螺钉在骨矿量下降椎体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5种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U1、U2、SF1、SF2、RF)在脊柱标本中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探讨螺钉设计参数、拧紧力矩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腰椎标本6具,按骨密度ρ分正常组(ρ>1.00g/cm2)、骨矿量下降组(0.90g/cm2<ρ<1.00g/cm2)和骨质疏松组(ρ<0.90g/cm2),应用WD鄄10A万能实验机,测定不同骨密度下螺钉设计参数、拧紧力矩等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5种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U1、U2、SF1、SF2、RF)固定的脊柱标本,其拔出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螺钉内固定的强度(以拔出力的大小衡量),正常组、骨矿量下降组与骨质疏松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强度与拧紧力矩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骨密度也存在正相关(r=0.936)。在骨矿量相对下降的标本中,5种螺钉中U2的拔出力最大。结论螺钉的类型、被固定标本的骨密度同固定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骨密度与最大拔出力、拧紧力矩具有正相关性.“U”型钉在对骨矿量下降标本的固定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上颈椎疾患患者20例,获取每位患者颈椎三维CT数据,根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20例等比例3D打印上颈椎模型,导板组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模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在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根据椎体是否存在骨折,将导板组内20例模型分为钉道损伤组10例(寰椎骨折与枢椎骨折病例)和钉道完整组10例(畸形与关节脱位病例)。比较导板组和对照组螺钉可接受率、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差异;比较导板组术前理想钉道与术后实际钉道内倾角差异,对比钉道损伤组和钉道完整组置钉结果差异。结果 导板组螺钉可接受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导板组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导板组术前理想螺钉内倾角与术后实际螺钉内倾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道损伤组螺钉突破椎弓根率26.7%高于钉道完整组3.1%(P<0.05)。结论 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在置钉精准度、安全性和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