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18篇
  免费   2737篇
  国内免费   607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670篇
妇产科学   172篇
基础医学   3598篇
口腔科学   169篇
临床医学   2545篇
内科学   5046篇
皮肤病学   337篇
神经病学   1379篇
特种医学   961篇
外科学   3621篇
综合类   4298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432篇
眼科学   2912篇
药学   4229篇
  11篇
中国医学   2162篇
肿瘤学   795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838篇
  2022年   1106篇
  2021年   1663篇
  2020年   1215篇
  2019年   1106篇
  2018年   1118篇
  2017年   1138篇
  2016年   1037篇
  2015年   1035篇
  2014年   1723篇
  2013年   1694篇
  2012年   1612篇
  2011年   1709篇
  2010年   1238篇
  2009年   1043篇
  2008年   974篇
  2007年   961篇
  2006年   942篇
  2005年   1347篇
  2004年   1333篇
  2003年   896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29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479篇
  1994年   420篇
  1993年   416篇
  1992年   358篇
  1991年   330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285篇
  1988年   254篇
  1987年   247篇
  1986年   223篇
  1985年   265篇
  1984年   244篇
  1982年   232篇
  1981年   191篇
  1980年   174篇
  1979年   148篇
  1978年   146篇
  1977年   120篇
  1976年   134篇
  1973年   95篇
  1972年   7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脂质参数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26例T2DM患者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以及脂质三角相关指标(TC/HDL-C、TG/HDL-C、LDL-C/HDL-C)。根据DKD临床诊断标准和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136例,Ⅲ期组55例,Ⅳ~Ⅴ期组35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脂质参数与DKD发生的关系。结果:与Ⅰ~Ⅱ期组相比,随着DKD分期加重,TC、TG、LDL-C、LDL-C/HDL-C、AIP水平明显增高(P<0.01)。LDL-C/HDL-C和AIP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24;r=0.769,均P<0.05)。LDL-C/HDL-C和AIP是T2DM合并DKD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2;P=0.004)。结论:LDL-C/HDL-C和AIP对T2DM合并DKD病情进展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讨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9年4月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处方信息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方法挖掘、探讨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用药特点。[结果] 对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158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中药207味,使用频次在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白芍、川芎、当归、半夏、刺蒺藜、丹参、泽泻、牛膝、厚朴,白术获得9组药对、3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丰富,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年莉教授多采用平肝疏肝,补血养阴,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期望能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为糖尿病肾病在泰国的治疗提供新的理念和借鉴。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56例探究目标对象均为某院接收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挑选时间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计算机表法"作为分组的参考,分配为参照组(n=28例)执行依那普利治疗,探究组(n=28例)执行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探究组的LVEF、LVEDd、肌酐、24h尿蛋白4项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4项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替米沙坦治疗后,心室功能的重构以及肾脏预后结局均得到改善,且临床效果比依那普利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和足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GK大鼠40只,采用醋酸脱氧皮质酮-盐皮下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0.54 g/(kg·d)]、高剂量组[1.08 g/(kg·d)]、缬沙坦组[10 mg/(kg·d)],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周龄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0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微量蛋白(U-mAlb)。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p-mTOR、p-S6K1、Beclin-1、LC3和Nephrin蛋白的表达,HE染色和PAS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各组亚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SCr、BUN、U-mAlb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蛭降糖胶囊低、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U-mAlb水平降低(P<0.01)。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沉积,足细胞损伤,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足细胞内有较多自噬体形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mTOR、p-S6K1的表达增高,Nephrin、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p-mTOR、p-S6K1的表达下降,Nephrin、Beclin-1和LC3的表达增高(P<0.01)。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Beclin1、LC3Ⅱ/LC3Ⅰ水平较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升高(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具有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U-mAIb、足细胞损伤及相关肾脏病理改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信号通路进而提高足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6.
37.
糖尿病足溃疡(DFUs)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截肢率高,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感染和营养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DFUs的转归及预后。抑制相关炎症通路和细胞因子表达,可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愈合。此外,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家族蛋白(SOCS)可通过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参与DFUs创面炎症反应以及愈合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具有“去腐生新”功效的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对DFUs具有很好的疗效,研究中药治疗DFUs的具体机制已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查阅近年文献,就SOCS通路与DFUs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DFUs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足浴和足底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改善肿瘤切除术引起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后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大承气汤足浴和足底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便秘情况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粪便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大承气汤足浴和足底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改善肿瘤切除术后引起的便秘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历史、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 1997 年附加钢板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根据原髓内钉是否失效,可分为保留原髓内钉和更换原髓内钉两类。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简单骨不连,还可用于合并严重畸形的复杂性骨不连。相比更换髓内钉、更换外侧钢板和双钢板技术,附加钢板技术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更高,患者能更早重返社会和工作。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双皮质螺钉固定困难、缺乏适合股骨干解剖型附加钢板以及缺乏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结论相比其他翻修固定方式,附加钢板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骨折愈合率和更好的临床预后。然而,术后患者能否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进一步获益还有待证实。此外,还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深入证明其是否确实优于其他翻修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重睑术中采用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6 年 7 月—2017 年 10 月,重睑术中采用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的 34 例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以同期 38 例接受传统“Z”成形内眦开大术联合重睑术患者为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及内侧赘皮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及术后 6 d、6 个月测量眼裂长度,计算眼裂长度改善程度;参照内眦赘皮矫正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并获随访 6 个月。两组内眦赘皮明显矫正。试验组内眦处无切口;对照组遗留瘢痕,其中 6 例增生明显。术后 6 d 试验组及对照组眼裂长度改善程度分别为 3.63%±0.07%、3.70%±0.05%;术后 6 个月分别为 4.64%±0.09%、4.46%±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996;t=0.287,P=0.871)。术后 6 个月疗效评价,试验组优 20 例、良 12 例、差 2 例,优良率 94.12%;对照组优 16 例、良 16 例、差 6 例,优良率 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6,P=0.372)。 结论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内眦赘皮手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内眦处无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