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3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33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51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1496篇
内科学   538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10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875篇
综合类   1546篇
预防医学   6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57篇
  8篇
中国医学   858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921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715篇
  2018年   672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488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1077篇
  2013年   1039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858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Early micromotion of implant components and periprosthetic bone los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re thought to contribute to late aseptic loosening. In the pursuit of longer implant survival, the administration of bisphosphonates may be advocated as a means to buffer implants against microinstability and periprosthetic bone loss. A bibliographic search identified one metaanalysis and two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dealing with this topic. Current evidence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nhibiting effects of bisphosphonates on bone resorption reduce implant micromotion and periprosthetic bone loss at the one-year follow-up. Tested bisphosphonates include clodronate, pamidronate and alendronate. However, a decline in periprosthetic BMD is observed at the three-year follow-up following a sixmonth course of bisphosphonate administration. Length of follow-up in available studies is currently too short to determine whether bisphosphonates increase the longevity of implants. Furthermore, the optimal dose, modality and length of bisphosphonate administration have yet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32.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关节疾病52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治疗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52例56个膝关节行TKA。结果52例均获随访,时间10~62个月,平均48.4个月。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改善明显;膝关节评分应用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6.2分提高到86.3分。术后52个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08,°53个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3膝残留6°~8°内翻。手术优良率90.4%。结论TKA对治疗严重膝关节炎效果满意,术中精确的截骨及正确的软组织松解以获得软组织平衡和注重术中髌骨轨迹的纠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膝关节关节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范围、大小及变化规律。方法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行走过程中膝关节关节面应力、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行走过程中关节面产生应力、应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并且变化规律近似的服从抛物线变化。通过对不同体重的人在行走时膝关节面上产生的应力分析得出,体重对关节面上的应力的大小并不产生重大影响,体重带来的应力差异仅占总应力的10%。  相似文献   
34.
三维骨建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韧带平衡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无需影像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中韧带平衡的作用。方法2002年11月~2003年6月,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在Ceravision无需影像资料的三维骨建模系统导航监控下,辅助完成TKA21例。男5例,女16例,年龄64~79岁,平均72.4岁。其中2例既往行胫骨近端截骨术,1例行股骨远端截骨术。14例膝内翻,7例膝外翻。术前下肢全长X线正位片测量,内翻13°~外翻13°,平均2.36°;膝关节X线正位片测量,应力下内翻平均8.47°(内翻2°~内翻20°),应力下外翻平均3.63°(内翻7°~外翻12°)。结果术中导航系统测量,额面内翻12°~外翻10°,平均3.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面应力下内翻平均6.47°(内翻0°~内翻24°),应力下外翻平均4.32°(内翻8°~外翻1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导航系统测得膝内外翻平均0.175°(内翻2°~外翻3°),而术后下肢全长X线正位片测量平均0.3°(内翻3.5°~外翻1.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为105~130°,平均115°,膝关节额面松弛度0.2~0.5cm,平均0.27cm。人工膝关节胫、股骨假体取得满意的对位置入和韧带平衡,无关节失稳和髌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无需影像的Ceravision系统,具有三维立体定位、优化截骨,并通过旋转对位和韧带松解获得伸屈膝关节等距间隙与韧带平衡稳定的作用,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可在TKA中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后侧腔室联合手术入路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经过前内侧、前外侧和股骨髁切迹以及后内侧、后外侧和后纵隔内切口联合入路分别入镜、入器械,进行膝关节后侧腔室的探查和手术操作。[结果]216例(239膝)应用联合入路探查和治疗,其中5例膝因关节僵硬操作失败;175例膝用于治疗后侧腔室疾病,膝关节后侧腔室手术视野显著改善,探查和手术操作完善,均达到手术目的。1例膝内侧隐神经不全损伤,没有腘后神经、腓总神经、腘后血管、交叉韧带等重要组织损伤。[结论]膝关节后侧腔室病变较多,是检查和治疗的重要部位,并非“技术盲区”。这种联合手术入路,手术风险低,具备可操作性,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可作为膝关节镜下常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6.
浮膝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  李鹏  柏小金 《海南医学》2007,18(11):35-3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3例浮膝损伤,按Fraser分型方法分为4型.Ⅰ型7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Ⅱc型1例.所有病人均行手术复位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1~3年.疗效评定采用Karlstrom和Olerud标准.优8例,良2例,可1例,差2例.结论 对浮膝损伤的手术治疗,视全身及局部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或外固定器,其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效果好.  相似文献   
37.
为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全面收集了中药熏洗治疗OA的文献资料。在严格质量评价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合并各篇优、良为阳性结果,中、差为阴性结果。利用RevMan4.1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疗效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表示发表性偏倚。结果显示,中药熏洗治疗OA的效应值OR=2.68.95%可信区间为[1.82,3.95];敏感性分析显示效应值稳定;漏斗图图形不对称;无中药熏洗不良反应的报道。表明中药熏洗治疗OA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加上现有临床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现在的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欲得出公认的结论,尚有待进行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38.
创伤性浮膝伴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创伤性浮膝同时伴同侧血管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救治.方法 总结1996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28例30个浮膝的手术固定方法、血管修复情况及术后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伤口一期愈合5例,17例伤口二期行植皮修复,4例胫前骨折部外露二期行皮瓣转移术,截肢2例,保肢成功率92.9%.术后26例经18个月~8年随访,骨折均愈合,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率64.3%.结论 对浮膝损伤患者应高度重视伴有血管损伤可能,早期作出诊断,积极合理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9.
侯喜君  林昂如 《中国骨伤》2007,20(10):59-590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时机对于创伤性漂浮膝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漂浮膝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按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72h内(23例)和72h后(19例)手术组,根据Karlstrom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1个月6年,平均26个月,72h内接受手术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0例,良7例,中5例,差1例;72h后接受手术者优2例,良5例,中4例,差8例,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手术坚强内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漂浮膝损伤远期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