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85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定量测量了97名局部振动病人及其观察对象和60名健康人的中指指端振觉阈值。绘制了手指等振觉阈值曲线和振觉损伤曲线。结果表明振觉阈值最敏感频率在对照组是125Hz,在局部振动病人组是8Hz,局部振动病人组振觉阈值高于对照组振觉阈值,并首先在高频处发生阈移,表现为125Hz和250Hz的“V”型下陷。振觉阈值测量是一种有价值的局部振动病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获得性指(趾)纤维角化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确诊为获得性指(趾)部纤维角化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发病年龄17~64.5岁(39.75±17.69)岁,病程0.5 ~ 20年(4.83±5.77)年,男:女为1.4∶1.皮损表现为多形态,主要累及指、趾、甲沟,也可累及非肢端部位.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呈分枝状,皮损中心由成熟的胶原束、成纤维细胞和大量扩张毛细血管组成.其中大部分胶原束与表皮相垂直走行,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获得性指(趾)部纤维角化瘤是一种少见、原因不明的皮肤纤维组织良性肿瘤,多发于成年人指或趾,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发生于非肢端.采取手术或激光治疗,少有复发. 相似文献
104.
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改形法再造拇手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第二足趾改形方法 ,使再造后的手指外形更美观。方法 切取第二足趾的同时游离并切取带翼状组织瓣的趾腓侧皮瓣 ,将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跖侧 ,趾腓侧皮瓣上的翼状组织瓣嵌入第二足趾中部两侧皮下。结果 再造 3 6例 46指全部成活 ,嵌入的趾腓侧皮瓣也全部成活。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再造的拇指及 2~ 4指 (第二足趾 )的外形 ,较传统的第二足趾移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 ,能较好地改变第二足趾外形 ,使之更接近正常的拇指与手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报道游离拇趾背和第二趾背甲皮瓣修复指甲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3指指甲缺损的患者,应用拇趾背、第二趾背甲皮瓣进行修复,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移植后的指甲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3年,平均25个月,1指皮瓣稍显臃肿,予二期手术修整。全部移植指甲生长均良好,指端触觉恢复满意,手指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可以抓捏细小物体。参照Zook指甲修复标准评定:优40指,良3指,优良率达100%。足部供区植皮愈合良好,足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拇趾背、第二趾背甲皮瓣修复指甲缺损,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外形及功能,对供区损伤小,是手指指甲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应用甲床缘切口治疗手指末节血管球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手指末节血管球瘤患者,通过甲床缘切口形成携带骨膜的甲床瓣或指腹瓣,充分游离达到甲下或指腹区域,在显微镜视下仔细分离后完整地切除血管球瘤.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病理检查证实为血管球瘤.术后随访12 ~ 55个月,平均26.7个月.14例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甲床愈合良好,指甲生长正常、外观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 应用甲床缘切口联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指末节血管球瘤,操作简单、切口隐蔽、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吻合浅静脉的邻指逆行指动脉Y-V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利用吻合浅静脉的邻指逆行指动脉Y-V血管蒂皮瓣修复20例手指近指间关节以远软组织缺损,其中示指12例,中指8例,皮瓣面积最大4.5 cm×3.5 cm,最小3.5 cm ×2.5 cm,血管蒂长度平均4.0 cm,均吻合一支浅静脉,缝接指背神经14例,供区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2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8 ~16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满意,缝接神经的两点辨别觉恢复至7~9 mm,未缝接神经的感觉恢复至S2~S3,供区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邻指逆行指动脉Y-V血管蒂皮瓣可形成较长的血管蒂,修复近指间关节以远软组织缺损,通过吻合浅静脉可明显减轻皮瓣的静脉回流压力,提高皮瓣的成活质量,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应用携带附加筋膜瓣的指动脉岛状皮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一期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应用三种形式的携带附加筋膜瓣的指动脉岛状皮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9例,其中采用同指近节逆行岛状皮瓣6例,邻指中节顺行岛状皮瓣2例,结扎指总动脉邻指逆行岛状皮瓣1例.甲床移植来源为(母)趾7例,第二趾1例,撕脱甲床回植1例.结果 术后皮瓣及移植甲床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重建指腹外形饱满,两点分辨觉为6~12mm.3例新生指甲被覆完全,外形光滑、平整;2例新生指甲被覆超过4/5;3例超过1/2,与甲床贴附紧密;1例仅长出残留指甲.远指间关节活动度为30.~60°,供趾趾甲生长良好,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携带附加筋膜瓣的指动脉岛状皮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是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组织瓣修复多指(趾)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一蒂多叶组织瓣一次修复多指(趾)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8例多指(趾)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2~38岁,平均27.6岁.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为蒂形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股外侧皮神经前支;以股外侧肌肌支、股直肌肌支、股中间肌肌支、远端肌间隔支为分叶瓣,依受区缺损面积及各指(趾)蹼间距切取各组织瓣,在肌瓣上植全厚皮,一次修复手(足)部创面.结果 术后8例患者均未发生血管危象,植皮均成活.全部病例获6个月~3年(平均10.5个月)随访,修复各创面外形均良好,无臃肿,植皮处轻微挛缩.肌瓣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各皮瓣两点辨别觉约8~10 mm.修复1例左足一至三趾软组织缺损病例,术后患足无疼痛及不适,负重行走正常;修复7例手部缺损病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71%.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多叶组织瓣能一次修复多指(趾)软组织缺损,仅需吻合一组血管,无需行分指及整形手术,是修复多指(趾)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0,自引:7,他引:50
目的 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1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48个手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出的出现率、直径、走向及分支。结果 示、中、环指及小指桡侧指固有神经发出的单一分支形成背侧支者占92.86%(78.84),背侧支缺如者占7.14%(6.84侧)。各指背侧支均在近节手指近、中1/3平面发出,并从指侧面斜向指背远端走行。在近指间关节桡背(或尺背)侧向背面及中节指背发出2-5条分支。除小指外,2-4指指桡、尺侧背侧支的直径粗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桡侧>尺侧。小指飞侧无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结论 示、中、环及小指的桡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恒定,可包含在同指逆行岛状皮瓣内,适用于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