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28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1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1年   3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62.
目的比较氯氮平、奎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氯氮平组30例,奎硫平组3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两组患者4、8、12周末的空腹血糖。结果氯氮平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奎硫平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氯氮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应用时应定期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期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h之内入本院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水平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2组:糖代谢正常组:血糖≤6.0mmol/L;糖代谢异常组:血糖〉6.0mmol/L或既往确诊糖尿病者,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糖代谢异常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心源性死亡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代谢异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空腹血糖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充血性心衰、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心功能(Killip分级)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指导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并进行随访,观察膳食结构的调整对患者短期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营养咨询门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对其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分别记录调整前、随访过程中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比例(HbA1c%),并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饮食控制(未服降糖药)患者调整前3大营养素构成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63.56%,蛋白质占15.21%,脂肪占23.52%,饮食调整1个月末FBG、2HBG基本可调整到正常,并能长期维持;服降糖药患者饮食调整前3大营养素构成比例分别为46.92%,20.05%和33.68%,进行饮食调整2个月末大部分患者FBG及2HBG才出现下降,3个月末基本可达到正常.3个月末两组的HbA1c%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饮食结构的调整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意义重大,应对中老年及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群开展早期检查及宣教,在血糖异常初期即进行膳食调整,以期获得更好的卫生收益.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山药对糖尿病肠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SP、VIP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肠病患者60人随机分为胰岛素组、胰岛素 山药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的变化。以30名正常人、30名糖尿病肠病发作期患者为对照进行空腹血清SP,VIP浓度的检测。结果膳食摄入山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h血糖浓度,优于单纯胰岛素控制措施;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SP浓度、VIP浓度,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山药可调节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SP浓度、VIP浓度,使之趋于正常水平,稳定糖尿病肠病患者血糖和改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66.
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波动情况,考察模型的稳定性,为药效观察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四氧嘧啶40ms/ks给禁食大鼠尾静脉注射致糖尿病,长期连续观察造型大鼠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与尿糖。结果造模大鼠10d后非空腹血糖趋于稳定,直到120d其非空腹血糖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其空腹血糖却一直在波动之中。结论①用四氧嘧啶可以造成长期稳定的大鼠高血糖模型;②用该模型观察药物的降糖作用宜在造模10d之后开始,此时模型基本趋于稳定。③应舍弃人们习惯采用的空腹血糖,改用非空腹血糖为宜。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OSAHS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并测定空腹血糖、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1)OSAHS患者组的血清瘦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2)OSAHS患者组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均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障碍事件最长时间、微觉醒指数呈正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3)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1)OSAHS患者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且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有关.(2)OSAHS独立于肥胖等混淆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3)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浅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60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试验组在空腹血糖及健康行为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从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不同空腹血糖(FPG)状态下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58例研究者分为四组:A组为FPG≤5.0mmol/L者65例;B组为5.0mmol/L相似文献   
70.
The effect of fasting, atropine, and poisoning by an organophosphate anticholinesterase soman (pinacolyl methylphosphonofluoridate)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acetylcholinesterase oxime reactivator HI-6 (CAS Reg. No. 34433-31-3; 1-[(4-(aminocarbonyl)pyridinio)methoxy)methyl)-2-(hydroxy imino)methyl) pyridinium dichloride) was investigated.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elimination half-lif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clearance rate)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following groups: (1) a 20 and 50 mg kg-1 dose of HI-6; (2) a 50 mg kg-1 dose of HI-6 after fasting for 18 h (water ad lib); (3) a 50 mg kg-1 dose of HI-6 at 0, 4, and 24 h after atropine (17.4 mg kg-1, i.p.) and soman (287 micrograms kg-1, s.c.); and (4) a 50 mg kg-1 dose of HI-6 at 0 and 4 h after soman (100 micrograms kg-1, s.c.). Fasti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less than 0.05) the elimination of half-life (t1/2) and tended to increase 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and decrease the clearance rate (CL). Following soman (287 micrograms kg-1) poisoning the t1/2 of HI-6 increased from 8.6 min to 21.6 min and the Vd increased to 0.731 kg-1. At the lower soman dose (100 micrograms kg-1)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I-6 pharmacokinetics was found. Atropine (17.4 mg kg-1: i.p.) pretreatment increased the t1/2 and CL while having no effect on the Vd. By 24 h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HI-6 in the various treatment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i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HI-6 following soman and atropine are probably the result of haemodynamic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