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376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339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469篇
药学   63篇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横突、肋横突外侧韧带与脊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为提高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的安全性及阻滞效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8具标本胸椎节段,取椎板外侧缘和同名脊神经根的十字交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分别测量T1~12共12个节段脊神经与横突下后缘中点、肋横突外侧韧带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根据“3个一组”原则,12个节段共分为4组,记为T1~3组、T4~6组、T7~9组及T10~12组,对不同组别的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脊神经-横突间距:平均为(16.13±5.59)mm,T1~12总体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T5节段最大,为(18.88±5.78)mm,T5向上或向下节段逐渐减小,T1节段为(16.62±3.67)mm,T12节段为(9.76±3.75)mm。自上而下4组的脊神经-横突间距分别为(17.50±4.67)、(18.19±5.62)、(16.92±5.28)及(12.00±4.42)mm,T10~12组相比T1~3组(P<0.01)、T4~6组(P<0.01)、T7~9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2)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平均为(17.67±3.76)mm,自上而下4组的间距分别为(16.95±3.82)、(17.55±3.89)、(17.81±3.83)及(18.30±3.43)mm,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了解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利于估算椎旁神经阻滞的安全穿刺深度,以提高阻滞效能,避免脊神经损伤及全脊髓麻醉的风险。  相似文献   
62.
麻醉是临床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麻醉的过深或过浅可能给病人带来伤害,因而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脑电是目前检测麻醉深度最有潜力的方法,首先通过滤波等处理方式得到较为纯净的脑电信号,分析时域和频域的特征,计算相应的参数,并将该参数作为前向反馈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选择合适的BP神经网络拟合得到一个能够评价麻醉深度的无量纲常数。使用BP神经网络拟合结果来表征麻醉深度准确率普遍在90%以上,反映了BP神经网络在麻醉深度监测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粟猛  屈直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2):118-121
目的:比较3种不同预备深度和有无牙本质肩领对髓腔固位冠修复体及牙体抗折性的影响,为临床上髓腔固位冠修复短冠磨牙的牙体预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牙颈部至根尖形态完整的上颌离体恒磨牙30颗。设置3种髓腔预备深度3 mm、4 mm、5 mm,两种边缘预备形式,随机分为6组,通过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髓腔固位冠进行修复,随后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记录折裂负荷值以及折裂模式。结果:6组样本的折裂负荷值不管是在对接组还是肩台组中,最大载荷值均为3 mm组<4 mm组<5 mm组,但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肩台组的最大载荷值大于对接组,在3 mm和4 mm组中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6组样本折裂模式中均以不可修复折裂为主,5 mm组中均呈现不可修复性折裂。结论:通CAD-CAM技术制作的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上颌短冠磨牙时,3 mm和4 mm的髓腔预备深度均能满足临床抗折强度要求,但不宜超过4 mm;另外,预备形态中引入1 mm的牙本质肩领可作为临床一种有效增加牙体和修复体抗折强度的预备方式。  相似文献   
64.
目的以光镜下病理切片为参照,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的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和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的7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均行MRI评估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再次测量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结果T1加权成像测量的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较病理结果平均高估1.11 mm(95%CI=0.51~1.70,t=3.72,P<0.001),相关系数r为0.95;T2加权像平均高估2.17 mm(95%CI=1.32~3.02,t=5.10,P<0.001),相关系数r为0.92。Bland?Altman图显示T1、T2加权像与病理测量的浸润深度一致性佳。结论MRI测量的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较为准确,与病理测量结果相比有平均1~2 mm的高估,其中T1加权像优于T2加权像。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通过对乌梢蛇的头部及体部鳞片的微形态鉴别,将乌梢蛇与其常见的混淆品进行区分,为乌梢蛇药材和饮片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用基恩士数码成像显微镜对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的头部鳞片进行3D观察,采用景深合成技术与大图拼接技术相结合,拍摄高清特征图。用光学显微镜对体部鳞片的端窝、薄膜囊、乳头突以及纵直纹理进行观察,并通过成像系统拍摄其特征图。最后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以上结果进行验证,保证微形态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市场上乌梢蛇品种混乱,主要有以下几种伪品:滑鼠蛇、灰鼠蛇、Cerberus rynchops (Colubridae)、王锦蛇、黑眉锦蛇等,与之前报道的伪品有所不同。结论:通过微形态鉴别能够很好区分乌梢蛇及其混淆品药材和饮片,并且鉴别特征稳定不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占位性病变的深度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0月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乳腺占位患者190例,按照能否获得满意弹性图像为标准分为满意组(170例)和不满意组(20例),收集两组患者病灶位置、病灶直径大小等资料,计算不同深度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深度≤2.0 cm的病灶获得满意弹性成像的数量明显多于>2.0 cm的病灶,二者图像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0 cm的病灶,图像满意组人数多于图像不满意组(P<0.05);病灶深度<0.5 cm时,准确度和特异度最高,>1.5 cm时灵敏度降低.结论 病灶越浅、脂肪越少、乳房层越薄,越容易得到满意的弹性图像;同等深度时,病灶直径越大,对成像越有利,病灶病变深度会影响成像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  相似文献   
68.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